最近看新闻总让人心里发紧,但翻古籍时发现个有意思的事——咱们老祖宗对付瘟疫的招数,放在今天居然还管用!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那些在抗疫史上立过功的中药,保准你听完直呼"真香"。
瘟疫来了别慌,古人早有准备 要说抗疫老字号,首推清代的"避瘟丹",这配方现在听起来像武侠剧道具,实则暗藏科学玄机:苍术燥湿、细辛散寒、川芎活血,配上丁香温中,简直就是古代版空气净化器加免疫增强剂,乾隆年间京城闹瘟疫,太医院开仓放药,百姓含着药丸上街,硬是把感染率压下去三成。
伤寒玛丽遇上张仲景 知道"医圣"张仲景为啥被称为外科圣手吗?人家可是最早玩"隔离防控"的专家!当年南阳十室九空,他支起大锅熬"桂枝汤",让轻症患者喝热粥发汗,重症患者灌参附汤回阳,最绝的是他发明的"达原饮",常山、草果、槟榔三味药,专治疟疾这种反复折腾的"瘟疫钉子户"。
岭南人民的保命秘籍 广府人喝凉茶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当年十三行商船带来各种怪病,凉茶铺子就成了防疫站,板蓝根、金银花、岗梅根这些家常药材,煮出一碗碗"岭南正气水",特别是桑菊饮,用桑叶清肺、菊花明目,再加点薄荷利咽,喝下去喉咙立马舒服,比现在某些西药冲剂还管用。
现代实验室里的古老智慧 别以为中药跟不上时代,现代研究显示:黄芩里的黄芩苷能抑制病毒复制,大青叶的靛玉红对抗流感病毒有奇效,去年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做过实验,给发热病人用连花清瘟配合西医治疗,退烧时间平均缩短18小时,不过可别学我邻居王叔,囤了二十盒连花清瘟当饭吃,结果吃出胃疼进医院。
居家防疫小妙招 说个实用的:艾条熏屋真不是玄学,艾烟中的桉油精、樟脑成分,确实能杀灭空气中的病菌,我家老太太每逢流感季就关窗烧艾条,那烟雾缭绕的样子,活脱脱古代版消毒灯,还有佩香囊的习俗,藿香、苍术、白芷磨粉装布袋,随身带着比酒精喷雾更持久。
厨房里的中药宝库 最后教大家个省钱招数:葱白豆豉汤,三根小葱加一把淡豆豉,煮十分钟当茶饮,这方子出自《肘后备急方》,专门对付初感不适,上次我闺女学校爆发流感,给她连喝三天,全班中招她愣是没事,当然要是高烧不退,还是得乖乖去医院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件事,故宫博物院藏着块光绪年间的"避疫糕"模子,绿豆红枣茯苓打底,上面还印着吉祥纹样,这哪是糕点啊,分明是古代版的营养免疫棒!所以说老祖宗的智慧,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超前,下次再看到中药柜里那些黑乎乎、苦兮兮的药材,可别嫌弃它们丑,这可是实打实的救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