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黄类中成药大盘点,从补肾经典到养生妙药,这些功效你得知道!

一归堂 2025-05-19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朋友说"感觉自己肾虚"就跑去买六味地黄丸,结果有人吃出拉肚子,有人吃完反而上火,其实地黄类中成药可不止六味地黄丸这一种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些藏在药店角落里的养生宝藏,搞清楚它们到底该怎么用才不伤身。

地黄家族的"老祖宗"——六味地黄丸 这个被称为"补肾神药"的褐色小药丸,其实是北宋钱乙给小孩创的方子,最开始是治疗小儿发育不良的"地黄丸",后来演变成现在三补三泻的经典配方:熟地黄打底,山茱萸补肝,山药健脾,配上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三味泻药,形成微妙的平衡。

现在人熬夜加班头发掉、腰膝酸软没力气,确实适合用它调理,但要注意这三个雷区:舌苔厚腻的痰湿体质要绕道;胃口差还便溏的脾虚人士慎用;年轻人火力旺,吃多了可能冒痘,建议每天早晚各8颗,用温水送服,连续吃两周没改善就要停。

升级版"灭火队员"——知柏地黄丸 要是晚上躺在床上浑身发热、心烦失眠,舌头红得像个草莓,这就是典型的阴虚火旺,知柏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基础上加了知母和黄柏两位"清凉大将",专门扑灭肾里的虚火。

但这东西寒性重,像冰可乐一样痛快却伤胃,见过有人吃了三天就开始拉肚子,肚子咕咕叫个不停,建议搭配小米粥一起吃,或者把药量减半,给身体留个适应期,特别适合更年期潮热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人。

肺肾双补的"润燥高手"——麦味地黄丸 秋天干燥咳不停,晚上睡觉盗汗的朋友看过来!这个在六味基础上加了麦冬和五味子的改良版,就像给身体开了加湿器,麦冬润肺,五味子收敛,特别适合教师、主播这些总用嗓子的职业。

有个出租车司机师傅跟我反馈,跑夜班时总感觉喉咙干痒,喝了两个月麦味地黄丸泡水,居然连多年的慢性咽炎都好转了,不过要注意,痰多黏稠的湿热咳嗽不适合,越喝痰越多。

畏寒怕冷者的救星——桂附地黄丸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,穿再多都暖不起来?这可能是肾阳虚了,桂附地黄丸就是在六味里加了肉桂和附子这两味"火炉",专门温暖下焦,但这东西就像火锅,热性体质的人碰不得,否则嘴上起泡、半夜烦躁得像烤红薯。

推荐晨起空腹用淡盐水送服,吸收效果最好,有位邻居阿姨坚持吃了三个月,连马桶上都不用装暖贴了,不过高血压患者要警惕,附子含有乌头碱,长期吃得定期监测血压。

明目护眼的"肝肾同补"——杞菊地黄丸 天天盯手机电脑,眼睛干涩发胀?这个加了枸杞和菊花的配方最懂现代人的痛,枸杞养肝血,菊花清肝火,配合六味地黄丸的滋肾功效,对久坐办公室的打工人来说就像给眼睛做SPA。

建议连续看屏幕两小时后吃5-6颗,搭配热敷眼罩效果更好,但注意别和六味地黄丸混着吃,双重滋补容易补过头,有同事把两种药掺着吃,结果脸上爆痘像火山爆发。

月经不调的调理秘方——归芍地黄丸 女生痛经、量少色淡,多半和肝肾亏虚有关,这个在六味基础上加当归、白芍的配方,堪称妇科圣手,当归活血,白芍柔肝,特别适合经期前乳房胀痛、情绪烦躁的情况。

不过孕妇要绝对忌口,当归有活血作用,建议月经结束后开始服用,每天两次,连续吃三个周期才有明显改善,有位闺蜜坚持吃了半年,连生理期长痘的毛病都好了。

中风后遗症的调养良方——石斛夜光丸 虽然名字不带地黄,但作为地黄类衍生方,这个专治视物模糊的药丸藏着大学问,石斛滋阴,加上地黄家族打底,特别适合糖尿病眼底病变、黄斑变性的患者。

但药丸偏黏腻,脾胃虚弱的人吃了容易腹胀,建议嚼碎后含服,慢慢咽下,有位老爷子中风后视力模糊,配合针灸吃了两个月,居然能重新看清报纸字号了。

儿童专用的"增高密码"——仲景地黄丸(注:此处为示例名称) 很多家长看孩子瘦小就喂六味地黄丸,其实专为儿童设计的配方会更温和,这类药通常去掉了泽泻等利水成分,加入龙骨、牡蛎等安神药材,既能促进骨骼发育,又不伤肠胃。

不过要记住,饭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佳,有妈妈分享经验说,配合跳高运动和早睡习惯,孩子半年长了4厘米,但切记不能替代正规治疗,生长激素缺乏该打针还得打。

选对地黄药的小窍门:

  1. 看舌头:舌红少苔选六味,舌苔黄腻选知柏
  2. 试温度:五心烦热用麦味,四肢冰凉用桂附
  3. 观排泄:便秘口臭选知柏,尿频夜尿用桂附
  4. 辨时间:春季养肝用麦味,冬季进补选桂附

最后唠叨一句:这些中成药看着温和,但都是经过千年验证的猛药,就像炖汤放药材,讲究君臣佐使的配比,建议大家先找中医把脉,确认体质再下手,毕竟养生如绣花,急不得躁不得,慢慢调理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