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乡土草药记
前几天回老家爬山,在溪边石缝里发现一丛暗紫色的野草,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,同行的老中医爷爷随手掐了段叶子揉碎,那股辛辣清凉的气味瞬间在空气中炸开。"这是山辣蓼啊,你们年轻人肯定不知道它有多金贵!"爷爷的话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这种山野随处可见的植物,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?
【老祖宗留下的救命草】 在云贵川的深山里,山辣蓼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——"蛇不过",相传毒蛇闻到它的气味都会绕道而行,足见其药性之猛,我翻遍县志发现,这种蓼科植物早在《本草拾遗》里就有记载,民间更是流传着"家有山辣蓼,郎中不用找"的说法,不过要说这野草到底有多神,还得从我奶奶的经历说起。
去年梅雨季节,隔壁王婶家三个月大的娃突然起了满身红疹,医院开的药膏越涂越严重,奶奶听说后,凌晨五点就揣着镰刀进山采回了半筐山辣蓼,把新鲜嫩叶捣成泥敷在宝宝身上,不到半天红疹就消退了,后来才知道,这招对付小儿湿疹、痱子百试百灵,村里人家基本都备着晒干的山辣蓼当备用药。
【藏在深山的天然药库】
-
皮肤问题的克星 山里人被蚊虫叮咬从来不用药,随手揪几根山辣蓼搓出汁液,往红肿处一抹,立马止痒消肿,前年我去湘西采风,亲眼见过苗族阿婆用它治带状疱疹,把晒干的茎秆烧成灰,拌着香油调成糊状外敷,三天就让缠腰龙收了势,现代研究发现,它含有的槲皮素、没食子酸等成分确实具有超强抗炎作用。
-
肠胃守护神 每次吃坏肚子,我妈就会煮山辣蓼茶,抓一把晒干的枝叶,开水冲泡放凉,喝下去肚子里就像打了蜡似的舒服,老家有句俗话:"痢疾拉得腿打颤,山辣蓼煮水赛仙丹",记得小时候邻村有人中暑上吐下泻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总少不了这味药,说是能杀菌止泻还能解暑气。
-
妇科调理高手 这让很多城里姑娘意想不到——晒干的山辣蓼可是治疗妇科炎症的偏门良方,外婆生前总念叨"女人腰带痛,辣蓼煮蛋滚三滚",具体做法是:带壳鸡蛋两个,山辣蓼干品50克,加水同煮半小时,吃蛋喝汤,据说对痛经、白带异常特别管用,当然具体情况还是要遵医嘱。
-
跌打损伤急救包 上周打篮球崴脚,肿得像个馒头,老爸从院角薅来几株山辣蓼,捣烂兑白酒调匀,给我敷上厚厚的一层,刚开始火辣辣的疼,不过半小时后肿痛居然消了一半,查资料才懂,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,乙酸乙酯提取物还有麻醉镇痛效果,活脱脱天然云南白药。
-
呼吸道清道夫 换季咳嗽不用急着吃药,我们这儿有个祖传偏方:鲜山辣蓼30克,蜂蜜腌渍两小时,兑温水饮用,去年办公室流感肆虐,我靠这个土方法硬是扛过了感染期,科学角度解释,挥发油成分能抑制肺炎球菌,皂苷物质帮助稀释痰液,比止咳糖浆还管用。
【使用禁忌要牢记】 虽说山辣蓼浑身是宝,但也不是人人适用,孕妇千万碰不得,它活血通经的本事容易引发意外,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,毕竟性味辛温得像团小火球,最保险的方法是晒干研磨成粉,密封保存,应急时直接冲服3-5克,平时用来泡脚预防脚气也不错。
最近发现城里有些养生馆开始卖山辣蓼制品,价格炒到上百块一斤,其实只要认准叶片背面有紫红色斑点、茎秆布满小凸起的特征,清明前后去郊外就能采到最上等的货,不过友情提示:不认识的野草千万别乱吃,山辣蓼虽好,也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