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老中医提起一种叫"九香虫"的中药材,说是调理虚寒体质的宝贝,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某种珍稀植物,没想到居然是一种会飞的小虫子!这名字听起来就自带香气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这个中药界"隐形高手"的神秘面纱。
【藏在山野里的养生密码】 九香虫学名叫"瓜黑蝽",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林里,这小家伙白天躲在树叶背面打盹,晚上出来啃食南瓜藤,别看它个头不大(成年虫也就1-2厘米),却是药膳界的宠儿,每年夏秋季节,有经验的采药人会打着灯进山,专挑那些翅膀完整、体色发亮的成虫入药。
老辈人说这虫子身上带着九种香气,所以才得名"九香虫",实际上它含有多种挥发油成分,烘干后确实会散发独特的香味,不过真正让它成为中药明星的,还是那本《本草纲目》里的记载:"主治膈脘滞气,脾肾亏损,壮元阳..."看来李时珍早就发现了它的妙处。
【男人的"天然伟哥"】 要说九香虫最出名的功效,当属补肾助阳,现在很多中年男性压力大,经常腰酸腿软,夜尿频繁,这时候中医常开九香虫配伍方子,搭配枸杞、肉苁蓉这些经典补肾药材,有个朋友坚持喝了两个月,原本爬三楼都喘的毛病明显改善,连头发都黑亮了不少。
这虫子含有特殊的几丁聚糖和甾体物质,能温和地激活肾上腺素分泌,不像西药补剂那样猛劲儿上,而是像小火慢炖般滋养,特别推荐给那些长期久坐办公、手脚冰凉的上班族,用九香虫泡酒每天喝一小杯,比吃保健品管用多了。
【女人的暖宫小卫士】 别以为这是男人专用,女性宫寒痛经其实更适合,上个月邻居王姐脸色蜡黄,生理期疼得直冒冷汗,老中医给她开了九香虫+当归+益母草的方子,才喝一周就说肚子暖暖的,血块也少了,这虫子温而不燥,特别适合怕热体质的人调理。
产后虚弱的新妈妈也可以用它煮汤,配合红枣黄芪,既能补气血又不上火,记得要去掉翅膀脚须,用淡盐水焯过再炖,这样汤色清亮没怪味,我家媳妇坐月子时就喝过,现在孩子两岁了她身体比以前强多了。
【肠胃的天然保护伞】 现代人十胃九病,九香虫在这方面也是一把好手,它特有的抗菌肽能消灭幽门螺杆菌,对老胃病有奇效,去年我爸胃炎发作,西医开的抗生素吃了拉肚子,后来改服九香虫粉装胶囊,配合小米粥调养,半个月就不嗳酸了。
特别是对付寒湿型腹泻,炒熟的九香虫研末冲服,比止泻药还灵,但要注意如果是热性腹泻(大便臭、肛门烫),就不能用这个方子,得找医生辨证,就像炒菜放调料,用对了是美味,用错了可能坏一锅汤。
【意想不到的外用妙招】 除了内服,这虫子外敷也有绝活,遇上跌打损伤,把活虫捣烂调白酒敷患处,消肿速度比云南白药还快,村里的老猎户都知道,被毒蛇咬了先用九香虫嚼碎敷伤口,能暂时缓解毒性扩散。
更神奇的是用它治冻疮,冬至前后抓些活虫泡在高度白酒里,密封到三九天拿出来擦患处,连续三年没再复发的例子真不少,不过第一次用可能会过敏,最好先在耳后试敏,发红起疹就别用了。
【食用禁忌要牢记】 虽然好处多多,但也不是人人适合,阴虚火旺、高血压患者要远离,孕妇更是碰都不能碰,这虫子药性偏温,吃多了容易上火,建议每周不超过3次,每次3-5克为宜。
保存时要放在阴凉干燥处,最好装在玻璃瓶里搁冰箱冷藏,发现虫子有异味或者发霉,整瓶都要扔掉,变质的九香虫可能产生毒素,某宝上买的要特别注意,有些不良商家会染色处理,真正的好虫应该是棕褐色带光泽的。
【鉴别真假有诀窍】 市场上掺假的不少,教大家几招辨真伪:正品腹部有明显褐黑色斑点,假的通常是漂白过的;闻起来有淡淡茴香味,刺鼻的可能熏过硫磺;用手捏应该饱满有弹性,干瘪的多半是陈年旧货,建议去正规药店购买,别贪便宜买路边摊的散装货。
这味传承千年的"动物药",正在现代养生中焕发新生,下次去中药房,不妨问问师傅有没有九香虫,说不定从此打开健康新世界的大门,当然具体怎么用,还是要听医生的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