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种啥药材最赚钱?这5个品种让你少走弯路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老张最近总念叨,2016年种啥药材最赚钱?他家三亩地去年种白芍亏了本,今年说什么也要换个品种,其实像老张这样的药农不在少数,看着别人种三七赚得盆满钵满,自己跟风却撞上滞销,这种事儿在药材圈太常见了,今天就给大伙扒一扒2016年值得下手的中药材,全是实打实的市场数据说话。

政策红利下的"黄金组合" 2016年正是中医药法草案审议的关键年,国家对中药材的扶持力度肉眼可见,这时候盯紧两类品种准没错:要么是药食同源的养生品,要么是经典名方里的主药,比方说黄芪,这个在当归补血汤、补中益气汤里都能见到的"万金油",当年价格稳居高位,河北产区的统货能卖到28元/公斤,关键是它不挑地,北方旱地照样长得欢实。

市场缺口催生的"黑马" 那年中药材市场暗藏两个"饥饿信号",先是三七价格坐过山车,2015年暴跌后反弹,云南产地的剪口货最高冲到400元/公斤,懂行的人都知道,这种跌麻袋(指价格暴跌)后的报复性上涨,往往藏着机会,再就是重楼,这味消肿止痛的猛药,因为野生资源枯竭,家种品还没形成规模,干货价格稳稳站在800元/公斤的高岗上。

"懒人经济"带火的省心品种 现在年轻人不爱伺候庄稼,反倒让金银花这种"泼辣户"成了香饽饽,山东平邑的农户算过账:金银花一年种下,往后二十年都是采收期,216年头茬花价格涨到120元/公斤,关键这玩意儿耐旱耐寒,山坡地随便一撒就能活,更妙的是,当年开花当年卖,资金回笼快得很。

周期轮动里的"避雷指南" 老药农都知道"多了是草,少了是宝"的理儿,216年要避开两个坑:一个是白术,浙江产区面积暴涨30%,价格从36元/公斤跌到22元;另一个是板蓝根,黑龙江的种植面积比前年翻了两倍,反观黄精倒是个稳妥选择,这味"药膳明星"正赶上养生热潮,湖南产的鸡头黄精能卖到65元/公斤,关键是它跟果树似的,种下去三年不用管。

区域特产里的"隐藏冠军" 各地都有自家的宝贝疙瘩,比如甘肃的党参,216年正好赶上"当归党参炖鸡"的食疗风潮,岷县产的中条货冲破100元/公斤,再比如广西的莪术,这个专治跌打损伤的"硬骨头",当年产量受台风影响锐减,玉林药市的统货价格直接蹦到45元/公斤,特产药材就像土特产,离开原产地就变味。

说句实在话,种药材不是买股票,老李家种丹参五年,年年盯着亳州市场报价,结果还是被客商压价,为啥?品质不过关呗!2016年真正赚大钱的,都是那些搞有机种植、拿得出检测报告的明白人,建议新手别贪多,先小范围试种,摸着市场脉搏再扩规模,毕竟药材这行当,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,急不得!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