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花子功效与作用全解析!这5大好处很多人不知道,看完别再当野草了

一归堂 2025-05-19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地花子"到底是个啥?

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地花子泡水喝特别去火",去菜市场居然真看到有人卖这种灰扑扑的小果子,仔细一问才知道,这玩意儿学名叫"地肤子",北方老家管它叫"扫帚籽",南方有些地方还叫它"铁扫把子",别看它长得不起眼,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它到底藏着多少养生本事。

祛湿排毒的"隐形扫帚"

前阵子连着下雨,楼主感觉身子像泡在水缸里,脸上冒油长痘,舌头苔厚得能刮出一层泥,老妈从柜子底翻出个布包,倒出来全是晒干的地花子,让我每天抓一把煮水喝,喝了三天,最明显的感觉就是"下水道通畅"了——原本憋闷的膀胱变得勤快,上厕所次数多起来,但一点都不难受,中医说它能"利小便",就像给身体装了隐形扫帚,把淤积的湿气扫出门。

有个快递小哥跟我吐槽,说他常年骑电动车风吹日晒,小腿总是莫名瘙痒,抓得红彤彤一片,我给他塞了包地花子,让他捣碎了兑酒精抹患处,没想到两周后再见,他裤腿撩起来皮肤光滑得像剥了壳的鸡蛋,后来查资料才懂,这黑乎乎的小东西含有皂苷类物质,确实能消炎止痒。

明目护肝的"天然滴眼液"

隔壁王奶奶八十岁了还天天拿着放大镜看报纸,她说年轻时眼睛干涩就用地花子煮水熏眼,刚开始我觉得玄乎,直到有次熬夜改稿眼睛通红,试了下这个方法:把煮好的药汁倒进碗里,趁热气熏蒸,水温不烫脸时再用纱布蘸着擦眼皮,别说,熏完当下就觉得眼球凉丝丝的,第二天红血丝消了大半。

查了典籍才搞明白,这果子入肝经,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它能"明目聪耳",现在办公室那些对着电脑屏幕的小伙伴,要是觉得眼药水有防腐剂,不妨试试这个土方子,不过要记住,熏眼时别烫着自己,大概40度温水就行。

止咳平喘的"民间秘方"

去年流感高发期,楼主不幸中招咳到肺疼,楼下开诊所的赵大夫教我个偏方:地花子+枇杷叶+冰糖炖水,这三样煮出来的汤带着股淡淡的青草香,连喝三天,喉咙里那种蚂蚁爬似的痒感明显减轻,后来查现代研究,发现它含有的黄酮类物质确实有镇咳效果。

小区里有位陈大爷,慢支哮喘十几年,每到秋冬就抱着雾化器,自从他孙子从农村捎来晒干的地花子,每天当茶泡着喝,现在上楼不喘了,晨练时还能跟人下几盘象棋,当然这只是辅助调理,该吃药还得遵医嘱。

乌发养颜的"草根染发剂"

公司前台小妹最近突然顶着头黑亮长发,原先她可是半个月就得补染一次根的,偷偷问她秘诀,说是老家带来的地花子粉掺蜂蜜敷头皮,我特意问了省中医院的张主任,人家说这法子有道理——地花子富含铜锌元素,能刺激黑色素细胞,古代确有外用乌发的记载。

不过要注意,新鲜采摘的果子直接捣碎容易过敏,必须晒干后炒熟磨粉,有次我妈图省事用生品调面膜,结果脸肿成馒头,吓得再也不敢乱来,现在她们姐妹团都用微波炉烘脆了再打粉,倒是没再出过岔子。

这些坑千万别踩!

别看地花子好处多,用错地方也出事,去年同学聚会听人说煮水治便秘,结果有个大哥连喝一星期拉到脱水住院,其实它只适合湿热体质,阳虚怕冷的人越喝越虚,还有孕妇千万不能碰,我们村有户人家不懂,导致胎动厉害差点早产。

采集时间也有讲究,霜降前后叶子发黄时药效最佳,早几天采的发涩,晚几天采的发苦,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拿盐肤木冒充,外行人很难分辨,建议去正规药店购买炮制过的。

厨房里的养生玩法

最近迷上了用地花子做药膳,最简单的是泡酒,5度白酒加冰糖泡三个月,每晚喝一小盅,特别适合久坐腰酸的上班族,不过酒精过敏的可以试试蜜饯做法:糖腌一周后当零食,酸甜可口还能润肠。

最绝的是邻居大妈发明的泡脚方,把地花子和艾草、生姜煮水,睡前泡二十分钟,她说坚持一个月,脚气收干了,以前冬天裂口的脚后跟也软乎了,不过糖尿病患者得谨慎,伤口感染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

写在最后:这些藏在田间地头的"野草",其实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健康密码,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对症,就像老话说的"是药三分毒",大家如果打算长期食用,最好先找中医师把脉辨证,你们那还有没有类似的民间宝贝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祖传秘方哦!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