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身边朋友提起"野白芨",说是山里挖的宝贝,既能治病又能美容,作为常年研究中草药的爱好者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藏在深山里的"天然药库",不过先说清楚,野白芨虽好,但采摘可得注意保护环境,别把山挖秃了!
野白芨到底是何方神圣?
第一次见野白芨是在老家后山,叶片像兰花却开着紫红色花,根茎白白胖胖像小蒜头,老辈人说这叫"山乌龟",跌打损伤时嚼碎外敷,伤口愈合得特别快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它和中药铺里的"白及"是同科不同属的兄弟,但野生的活性成分确实更足。
从古至今的"外伤神药"
说起野白芨最出名的功效,莫过于处理外伤,去年我骑车摔破膝盖,外婆从溪边挖来几棵,捣碎敷在伤口上,那黏黏的胶质像给伤口穿了层"防水衣",第二天结痂速度惊呆医生朋友,现代研究发现,它含大量黏液质和淀粉,能形成保护膜,抑制细菌又促进愈合,难怪古代行军必备。
肺病咳嗽的"天然润喉糖"
前阵子雾霾天嗓子痒得难受,邻居阿婆教我用野白芨煮水,切薄片加冰糖炖半小时,喝起来有点凉粉的口感,连喝三天,喉咙那种灼痛感真减轻了,中医说它能"敛肺止咳",对长期吸烟导致的慢性咽炎也有缓解作用,办公室一族值得收藏这偏方。
美容界的"隐形面膜"
要说野白芨最让我惊艳的,还是它的美容功效,去年尝试自制中药面膜,把野白芨粉混着蜂蜜涂脸,洗完皮肤那个滑呀!后来查资料才明白,它含有的黏液质能吸附污垢,淀粉还能抗氧化,怪不得古代妃子们拿它当"驻颜圣品",现在美容院流行的"中药SPA",很多都加了这味药材。
胃病调理的小秘方
我爸年轻时应酬多落下胃病,老中医给开了个偏方:野白芨粉30克+三七粉15克,早晚空腹温水送服,坚持两个月,以前动不动就疼的毛病竟没再犯,现代医学解释,它含有的黏液质能在胃壁形成保护膜,对胃溃疡、胃炎确实有辅助治疗效果。
意想不到的食用价值
别以为野白芨只能入药,其实它还是道食材,云南老乡教我做过"白芨炖鸡",把根茎切片和土鸡同煮,汤头浓郁带点草药香,当地说法是"吃肝补肝",常喝能解酒护肝,不过要提醒的是,未经炮制的鲜品每天吃别超过30克,免得太寒凉。
使用禁忌与辨别技巧
虽然野白芨好处多,但孕妇和体寒的人要慎用,辨别时记住:正宗野生根茎呈不规则鹰嘴状,断面乳白色带胶质,闻着有淡淡草香,要是颜色惨白均匀,大概率是种植货,另外别随便吃路边摘的,现在很多山沟喷过农药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
最近看到医学杂志报道,野白芨中的联苄类化合物有抗肿瘤潜力,韩国还在研究它的美白成分,不过咱们普通人更关心的,还是它实实在在的养生价值,就像老家王叔说的:"这山里长的东西,祖宗用了几百年,比啥保健品都实在。"
最后唠叨一句,虽然野白芨浑身是宝,但千万别盲目进山乱挖,现在人工种植技术挺成熟,药店买的栽培品效果也不差,保护生态环境,才能让这些天然药材生生不息,毕竟山里少棵草,可能救不了人命,但多了份荒凉总是遗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