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逛菜市场总能看到堆成小山的白果,青白相间的外皮裹着莹润的果肉,看着就让人稀罕,老街坊们围在一起剥白果,聊起这"银杏果"的妙处头头是道,要说这白果啊,可是藏在咱们身边的宝贝,尤其生白果的药用价值,懂行人都当它是药食同源的珍品。
千年传承的"养生圣果"
在江南老家,老一辈人总说"白果全身都是宝",记得小时候咳嗽不止,奶奶就会用盐水煮几颗开口的白果,让我连汤带果一起吃下,这种带着淡淡苦味的清香,竟是从唐代就开始入药的"活化石"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:"白果熟食温肺益气,定喘嗽,缩小便,止白浊;生食降浊痰,解酒毒。"原来古人早就摸透了它的脾气。
前阵子邻居王婶哮喘发作,西医打针见效慢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生白果,她说那碗黄褐色的药汤虽然苦涩,但喝下去胸口立马松快了,现在她家冰箱常年备着真空包装的鲜白果,说是应急的神药。
生白果的五大"绝活"
-
止咳平喘:去年公司流感肆虐,同事小林咳得整夜睡不着,我用白糖腌渍的生白果给她试了三天,早上起来听她咳嗽声明显少了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白果里的银杏酸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,比某些止咳糖浆还管用。
-
消炎杀菌:有次切菜划破手指,外婆随手捣碎生白果敷伤口,黏糊糊的汁液刚碰上刺痛得直抽气,可第二天结痂速度比酒精消毒快多了,现代研究证实,白果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超过80%。
-
改善尿频:楼下跳广场舞的赵阿姨以前总往厕所跑,现在每天嚼两颗生白果当零食,她说刚开始不习惯那个微苦味,但半个月后夜里起夜次数明显减少,中医说这是"缩尿固精"的作用。
-
护肝解酒:我爸应酬多,每次喝醉我都给他煮白果薄荷水,银白色的果肉在绿汤里沉浮,看着就清凉,这个土方子还真灵,喝完第二天他不再喊头疼,说是肝脏轻松不少。
-
祛斑养颜:表姐脸上突然冒了几块褐斑,美容院推荐她用白果粉调蜂蜜做面膜,现在早晚各敷一次,两个月下来色斑淡得像铅笔擦过,这倒是应了古籍里"令人肌肤润泽"的说法。
聪明人这样吃白果
别看白果个头小,吃法大有讲究,最经典的当属"冰糖白果",把敲碎壳的果肉和黄冰糖一起蒸,晶莹的果肉裹着琥珀色的糖汁,专治秋燥咳嗽,要是碰上酒醉头晕,抓一把白果和冬瓜片煮汤,清甜的汤水能刮油解腻。
不过生白果带点小毒,千万别学电视剧里直接啃,正确做法是用开水烫两分钟,看到表皮变皱再用清水漂半天,去年有个小伙子空腹吃太多生白果送急诊,其实就是没处理好惹的祸,一般成人每天吃5-8颗刚好,小孩和孕妇可得忌口。
辨别好白果的秘诀
菜场挑白果可有门道,先看果蒂要饱满发青,这种是现摘的嫩果;再捏外壳硬实不发软,说明果仁饱满;最后摇一摇没空响,里面准是实心的,要是买带壳的,记得选表面白霜均匀的,那是天然蜡质层,能放半年不坏。
前些天朋友寄来云南腾冲的古树白果,椭圆形的果子顶着个小尖嘴,煮熟后满屋飘香,当地人说这种百年老树结的果,药效比普通白果强三倍,不过咱们家常吃,选江苏泰兴的实生苗白果就足够好了。
这些坑千万别踩
有人听说白果好,就天天拿它当饭吃,结果半个月后舌头发麻、恶心呕吐——这可是中毒的前兆!还有个误区是以为炒熟就能多吃,其实高温只会破坏部分毒素,反而影响药效,最保险的方法还是水煮或泡酒,既能解毒又能保留营养。
上个月社区组织健康讲座,老中医特意叮嘱:高血压患者少吃白果,收敛作用太强会升压;吃华法林抗凝的人更要避开,容易引发出血风险,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,也得讲究科学吃法。
现在每次走过白果摊,总会想起奶奶说的"好东西要细水长流",这枚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小果子,既是药铺里的救命丹,也是厨房里的养生宝,只要掌握正确的打开方式,它真能成为咱们老百姓的"平价人参",下次遇到新鲜的生白果,不妨买几斤回家,用传统智慧滋养现代人的身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