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挖到个宝藏中药材——山皂角,这名字听着像化学试剂,其实是咱们山里常见的野果子,前阵子嗓子疼去老中医那抓药,发现配伍里总带着几颗黑乎乎的小东西,一问才知道就是山皂角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不起眼却能治多种病的山野之宝。
先给大家看看山皂角长啥样(可以配张实拍图),这玩意儿主要长在南方山区,成熟后像弯弯的小船,外壳硬邦邦的,掰开里面是褐色的种子,别看它其貌不扬,从根到果实都是宝,老辈人常说"山皂角三钱,气死名医",虽然夸张了点,但确实用处多多。
先说最明显的祛痰止咳功效,上个月我家娃半夜咳得撕心裂肺,西药吃着怕有副作用,外婆就煮了山皂角水,把晒干的皂角敲碎,加冰糖炖半小时,味道有点像淡淡的咖啡,连喝三天,孩子喉咙里的痰明显少了,晚上睡觉终于不喘了,后来查资料发现,这果子含皂苷成分,能稀释痰液,比某些止咳糖浆还管用。
再说说通便排毒的本事,现在人天天坐着办公,十个人里有八个便秘,我同事试过各种减肥茶都没用,结果用山皂角泡水喝两天就见效了,不过要提醒下,这玩意儿泻火力度大,可不能长期喝,一般便秘时用3-5克煮水,配上决明子效果翻倍,但孕妇和体虚的人千万别碰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它的外用功效,邻居王婶被毒蚊子咬得满腿红包,用山皂角熬的水擦洗,当天就不痒了,我自己试了次烫伤,把皂角磨粉调成糊状敷上去,凉丝丝的特别舒服,恢复速度比芦荟胶快多了,后来查古籍才发现,《本草纲目》里早就记载它能"消肿止痛,排脓生肌"。
除了这些常见用法,山皂角还是皮肤科医生的心头好,脸上长痘的时候,用皂角水洗脸能控油消炎;脚气患者用熬过的水泡脚,止痒效果堪比激素药膏;就连顽固的湿疹,老中医都会开皂角配黄柏的方子,不过要注意,这玩意碱性强,敏感肌得稀释后再用。
当然啦,好东西也有讲究,采收时间必须在秋季果实变黑时,这时候药效最浓,炮制方法也简单,去掉杂质晒干就行,但千万记得放通风处,不然容易发霉,保存时最好装在铁罐里,别用塑料袋闷着。
说到配伍禁忌,这可得记牢了,山皂角不能和乌头类药材同用,会加重毒性,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,容易拉肚子,用量方面,煎汤的话3-9克足够,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头晕,就像我闺蜜有一次煮了一大锅当茶喝,结果跑了好几趟厕所,真是哭笑不得。
现在市面上山皂角制品越来越多,什么皂角丸、皂角茶层出不穷,建议大家优先选原生态的干货自己煮,毕竟加工过的产品可能添加其他成分,辨别好坏也简单,优质皂角颗粒饱满,断面呈棕褐色,闻着有股淡淡的豆香。
最后唠叨一句,虽然山皂角好处多,但治病还得听医生的,我分享的都是民间验方和自身经历,权当多个保健选择,大家要是有啥妙用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,说不定你的方法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