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头皮痒得不行,抓出血痂了,喝中药能管用吗?"作为一个被脂溢性皮炎折磨过三年的过来人,今天咱们就来唠点实在的,先说结论:中药确实能缓解某些类型的头皮瘙痒,但别急着去抓药方,先把这几个关键点搞明白!
头皮痒得像爬蚂蚁?先搞清是不是"作妖"根源 去年陪我闺蜜看中医时,老大夫把脉后第一句话就扎心了:"姑娘你这头皮痒不是病,是身体在拉警报!"原来她连续三个月熬夜改方案,加上顿顿麻辣烫外卖,体内早就憋着一肚子火,中医角度看,头皮痒就像家里漏水,可能是屋顶(头皮)出问题,也可能是水管(身体)堵了。
湿热重的人最典型,后脖颈总是黏糊糊的,舌苔像抹了酸奶,这类人头皮痒得像撒了辣椒面,抓两下就泛起红疹,血虚风燥型的更惨,秋天脱衣服时噼里啪啦炸火花那种,头皮干到裂口,晚上痒得恨不得拿铲子刮,还有更隐蔽的脾虚湿困型,头发一天就油成条形码,但本人还总觉得渴得要命。
中药调理不是喝苦茶这么简单 千万别以为抓几服中药就能立竿见影,我喝过半个月又黑又苦的汤药,最开始七天简直想骂街——该痒还是痒,反倒拉肚子拉得腿软,后来才明白,中医讲究"围猎式治疗":前三天是试探性排兵布阵,一周后才开始真正剿灭病灶。
祛湿排毒阶段最磨人,每天盯着马桶里黏腻的分泌物变化,有次喝完药突然疯狂放屁,吓得我以为中毒了,结果大夫说这是脾胃在排气疏通,补血润燥的疗程更考验耐心,喝了两周酸枣仁当归茶,头顶爆皮的情况才慢慢收敛。
这些中药食材才是居家必备神器 与其纠结要不要喝黄连水,不如先从厨房下手,薏米红豆粥堪称除湿界的扫地僧,我坚持喝了两个月,突然发现枕巾不像以前那么黄得瘆人,重点要表扬何首乌煮鸡蛋,每周吃三次,原本像钢丝球的头发居然变得垂顺,梳头时不再雪花飘飘。
侧柏叶泡酒擦头皮这招最野,第一次用差点被熏晕过去,但不得不说,对付真菌感染导致的瘙痒确实有一套,连续擦了五天才敢摸后脑勺不刺痛,现在洗澡时顺手抓一把艾草煮水,蒸汽熏脸那刻,整个人像被温泉包围般舒坦。
踩过坑才知道的避雷指南 血泪教训:别随便拿自己当试药小白鼠!当年图便宜网购了什么"祖传止痒秘方",喝完半夜心慌得差点打120,后来才知道里面掺了过量麻黄,这种兴奋剂成分对心脏根本不友好。
熬药器具也别马虎,不锈钢锅熬出来的四物汤发酸,换成砂锅立马回归甘醇,最要命的是忌口问题,有次偷吃了半包辣条,当晚头皮痒到想把脑袋塞进冰箱,现在看见花椒、羊肉、芒果这些发物,条件反射就想躲。
出现这种情况千万别硬扛 如果出现这三种情况,请立即放下手中的决明子茶:1.头皮肿得像寿桃还渗黄水 2.后颈淋巴结肿起来会疼 3.脱发斑块像地图一样扩散,去年我妈就是拖了半年才去医院,结果被确诊银屑病,现在想想都后怕。
记住中药是慢工出细活,那些号称"三副药包治百痒"的基本都是忽悠,正确姿势应该是:先找正经中医把脉辨证,拍照记录每天症状变化,准备好三个月的调理周期,毕竟咱们调养的不是花盆,而是整个身体的小气候啊!
最后说句大实话:与其纠结喝不喝中药,不如先改掉熬夜抠头的毛病,上周刚治好的同事,昨天又顶着一头头皮屑来找我——原来这家伙天天熬夜追剧到两点,再好的中药也经不起这么造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