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去郊外采风,在杂草丛里发现几株缠绕着藤蔓的植物,暗红色的茎秆上垂着小巧的白色花苞,同行的老中医随手扯下一片叶子揉碎,顿时闻到一股类似薄荷的清香。"这是茜草,古时染匠用来提取红色染料的宝贝,现在城里人拿它炖汤调理身子呢。"
藏在乡间的"红药水"
在我们浙南老家,管这种草叫"红藤仔",村里老人说月子里喝的红糖水,以前都是放这种草熬出来的,前年表姐产后淤血排不干净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茜草,配着当归、川芎一起煎,喝了三天恶露就排干净了。
这草最神奇的是它的根,去年邻居王婶挖宅基地时挖出一大丛茜草根,晒干后切成片泡酒,她常年腰疼的老毛病,每天喝一小盅,半个月就能弯腰摘菜了,现在菜市场卖中药材的摊位,干货茜草根要卖到八十块一斤。
从染坊到药房的千年跨界
考古队在马王堆汉墓发现过茜草染色的丝织品,说明这草跟着丝绸一起见证了两千年的光阴,古代染娘们发现这草榨出的汁液能让丝绸染成绛红色,贵族们的婚服喜帐都用这个颜色图吉利。
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茜草能"通经脉,起痘疮,治骨节风痛",李时珍还特别提到闽南地区用鲜茜草捣烂敷毒蛇咬伤,说是能解百步蛇毒,我们村至今还有人用这个方法,被蜈蚣咬了就地取材敷上新鲜茜草叶,确实能消肿。
厨房里的养生密码
上个月陪老妈去山上采蕨菜,她顺手揪了几棵茜草嫩芽。"这个拌凉菜比苦瓜还好",当晚就用蒜蓉清炒了一盘,吃起来微苦带涩,但回甘明显,据说常吃能预防血栓,现在超市卖的"野菜套餐"里,茜草尖要卖到28元一份。
广东人喜欢拿茜草根炖老鸭,上周去同事家做客,砂锅里飘着深褐色的草药,汤头泛着油光,同事说这是客家人的"女人汤",经期前后喝能缓解腹痛,我尝了口汤,确实有股特别的草木香,不带药腥味。
现代实验室里的古老智慧
省中医院最近在研究茜草素胶囊,说是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疗效,研究员小林告诉我,他们从茜草里提取的醌类物质,抑制肿瘤细胞的效果比红豆杉还好,不过这些成果还没大规模应用,目前茜草主要还是用在传统配方里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是,不同产地的茜草效果差异很大,我们浙南产的茜草含蒽醌量最高,而云贵高原的品种更适合外用,就像普洱茶讲究山头,中药材也分道地产区,这大概就是老辈人说的"一方水土养一方药"。
使用茜草的三大忌讳
虽然茜草好处多,但乱用也会出问题,村里张大爷有次痔疮出血,听说茜草能止血就猛喝,结果流更多了,后来中医解释说,茜草活血不凝血,必须是配伍其他药材才能止血,孕妇更要远离这草,邻村就有个婆婆给怀孕闺女炖茜草鸡汤,差点导致早产。
新鲜的茜草含有刺激成分,直接敷皮肤会发痒,建议要么晒干炮制,要么隔布外敷,去年我自己试做茜草膏药,没处理直接贴颈椎,结果红了一大片,还是老中医教我用蜂蜜调匀才解决问题。
现在每次路过荒地看到茜草,都会想起那些民间智慧,这株不起眼小草,既是古人染布的颜料,又是产妇的调养秘方,更是现代人对抗血栓的天然武器,下次遇到记得认认它锯齿状的叶子和暗红茎蔓,说不定随手一拍的照片,就能在朋友圈收获一堆点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