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、术、苓、草里的养生密码,中药简称里的千年智慧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最近总感觉累,听说喝参茶补气?""你脸上长痘,要不要煮点苓粥祛湿?"——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里,藏着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养生智慧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中药房里的"暗号",看懂参、术、苓、草这四个常见中药简称背后的大玄机。

参:百补之王的"参"透学问 老中医开方时笔下的"参",可不只是东北人参那么简单,春天的白参性凉能润肺,秋天的红参温热最补气,西洋参像清凉的小溪适合熬夜族,记得去年邻居王叔手术后气色蜡黄,每天含两片人参片,半个月后脸蛋又泛红了,不过要提醒大伙,人参虽好不能贪嘴,我朋友学网红吃法把人参当零食,结果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。

术:脾胃的贴身保镖 药房抽屉里不起眼的"术",其实是白术的简称,这个长得像生姜的药材最懂"中庸之道",既能赶走湿气又不伤阴,我奶奶有个祖传偏方:春天湿气重时,抓一把白术放排骨汤里,再加点茯苓,那汤喝着清爽又不寡淡,不过白术性格有点"倔",得用米泔水浸泡过才能煎出药效,直接煮跟喝白开水似的。

苓:水肿克星的千面角色 说到"苓",年轻人可能先想到茯苓糕,其实这个白色块状药材堪称"万能搭子",配桂枝能化水湿,搭薏仁可消水肿,遇上失眠还能跟酸枣仁组CP,我表姐怀孕后期腿肿得像馒头,老中医开了茯苓鲫鱼汤,喝两周水肿消了大半,但茯苓很"傲娇",得用布包着煎,不然满锅都是残渣。

草:调和诸药的幕后英雄 别小看这个"草"字,它代表的甘草可是中药界的社交达人,广东人煲汤必放"蜜枣",其实就是炙甘草变的身,上个月我上火牙疼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甘草打头阵,喝下去先是甜丝丝,接着喉咙的肿痛就缓解了,不过甘草虽好不能常驻,连续喝超过两周可能会让血压悄悄攀升。

这四个中药简称就像功夫熊猫里的盖世四侠,单打独斗各有绝活,组队更能打遍天下,但千万别自己瞎琢磨着配伍,就像不会武功的人硬练九阳神功,建议先找中医师把脉,记住自己体质是寒是热,比如怕冷的人适合红参配白术,油痘肌可以常备茯苓玫瑰茶。

最后教大家个实用窍门:买药材认准"饮片"字样,颜色太白、闻着刺鼻的要警惕硫磺熏过,保存时人参要密封冷藏,白术得放在通风处,茯苓最怕潮气,甘草倒是挺皮实,下次去中药店,不妨指着方子上的"参、术、苓、草"考考抓药师傅,说不定能听到更多有趣故事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