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朋友圈突然刮起一阵"洗手果"风,搞得我一头雾水,这年头连水果都开始搞谐音梗了?后来一打听,原来真有种叫洗手果的野生浆果,在南方山区还挺常见,前阵子去闺蜜家做客,她神秘兮兮端出一盘紫红色小果子,说是从老家带来的"养生圣品",我尝了颗酸得直眯眼,结果她哈哈大笑:"土着吃谁受得了?得用蜂蜜泡!"
要说这洗手果的来历,还真有点意思,老辈人说它专长在溪边石头缝里,果子熟透会自己掉下来,圆滚滚的像颗小玛瑙,以前山里孩子玩泥巴弄脏手,随手摘几个搓搓就能当肥皂用,这才得了"洗手果"的名号,不过现在大家倒是更看重它的营养价值,毕竟这年头谁还缺肥皂啊。
我特意查了资料,发现这小果子还真是个营养宝库,每100克果肉里维生素C含量快赶上猕猴桃,花青素含量比蓝莓还高两倍,最绝的是它含有特殊的鞣酸成分,既能收敛止泻又能杀菌消炎,难怪外婆那辈人总说"吃三颗洗手果,肚子不拉稀"。
说到具体功效,我可算深有体会,上月加班熬夜上火,嘴角起了一串水泡,同事塞给我几颗腌好的洗手果,刚开始还嫌弃它皱巴巴的,嚼着嚼着居然尝出点杨梅的酸甜,连吃三天,溃疡真的好了一大半,后来才知道这果子里的单宁酸确实有收敛创口的作用,比药店买的喷剂还管用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排毒能力,有次吃烧烤吃多了,胃里像揣了块石头,我妈从罐子里捞出几颗泡酒的洗手果,让我晚饭后嚼着吃,刚开始被酒味呛得直咳嗽,但半小时后居然感觉肠胃在咕噜咕噜蠕动,第二天排便特别顺畅,现在我家冰箱常年备着玻璃罐,吃肉食油腻前必吃两颗,简直成天然消食片了。
美容方面更是意外收获,公司前台小妹看我天天带着果干吃,也跟着试了两周,上周她突然拉着我比较手掌,说我手背的晒斑淡了,她自己脸上痘印也少了很多,上网查才知道,洗手果里的酚类物质能抑制黑色素生成,怪不得山里采药的阿姨们都不用防晒霜,全靠这野果子养皮肤。
不过这果子脾气挺倔,新鲜时实在太酸涩,我试过直接蘸白糖,结果甜得发苦,后来跟果农学了妙招:用米酒泡三个月,果子会变得绵软清甜,早上喝汤时加两颗,整个人都暖洋洋的,要是嫌麻烦,直接买晒干的果脯也行,但记得选带霜的那种,才是正宗古法晾晒的。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合,有个哥们听说能治拉肚子,一次炫了半碗,结果半夜跑三趟厕所,后来才明白,它对寒湿型腹泻有效,要是热毒引起的反而雪上加霜,所以体虚胃寒的人最好煮熟吃,加点姜片中和寒性。
最近我还发现个新吃法——洗手果酱抹面包,把果子捣碎加冰糖熬煮,酸酸甜甜特别开胃,有次摄影小哥来家里取景,尝了片面包后追着问配方,现在他行李箱里总装着自制果酱到处安利。
市面上开始出现各种洗手果制品,但真假难辨,有次在景区买到染色的假果子,嚼着全是化学味,后来学会辨认窍门:真品表皮有细小绒毛,泡水后会泛起淡紫色,仿冒品绝对做不到,建议大家尽量找山民直播现摘的,收到马上冷冻保存最新鲜。
这枚藏在深山里的小野果,就这么悄悄成了都市人的养生新宠,下次去郊外玩,记得留意溪边石缝里的小红果,说不定随手摘下的,就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药箱,不过可别贪嘴哦,毕竟再好的东西,也得讲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