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脾阳的中药才,调好脾胃一身轻!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白术:脾虚界的"扛把子"

白术应该是补脾阳的头号选手了,它性温味甘,就像脾胃的"小太阳",专门对付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这些毛病,很多人喝完白术煮的水,明显感觉肚子没那么胀了,上厕所也规律了。
怎么用?
• 白术+茯苓熬粥:各取10克,和大米一起煮,特别适合早起腹泻的人。
• 白术鲫鱼汤:炖鱼时加15克白术,暖胃还能去湿气。
注意:舌苔厚腻、体内有实热的人少用,容易上火。


干姜:寒胃的"救星"

要是吃冷饮多了导致胃里冷痛、吐清水,干姜就是救命稻草,它比生姜更燥,能直通脾阳,尤其适合凌晨三四点腹痛醒的人(中医说这是"五更泻")。
生活妙招
• 干姜红枣茶:3片干姜+5颗红枣煮水,喝一周就能改善怕冷。
• 敷肚脐:把干姜打粉兑醋调糊,睡前贴肚脐,专治受凉腹泻。
提醒:阴虚火旺、经常熬夜的长痘人群慎用,可能会加重痘痘。


黄芪:补气高手也养脾阳

别以为黄芪只能补气,它其实是"脾气虚+阳虚"的双重救星,特别是容易感冒、爬楼梯喘气的人多是脾肺阳气不足,黄芪能帮你把阳气"提上来"。
实用搭配
• 黄芪当归泡水:各5克沸水冲泡,适合脸色发黄、经期腹痛的女性。
• 黄芪炖鸡:整只鸡+30克黄芪焖煮,产后体虚喝这个特管用。
注意:高血压患者别长期大量用,容易头晕。


砂仁:胀气不消化的"急救药"

吃完饭肚子鼓得像皮球?砂仁最擅长行气化湿,尤其适合脾阳虚导致的胀气、打嗝反酸,它的气味有点香辣,炒菜放一点还能去腥增香。
家庭用法
• 砂仁陈皮饮:砂仁5克+陈皮3克,开水焖泡,饭后喝消食。
• 砂仁排骨:炖肉时加10克砂仁,化解油腻超给力。
禁忌:孕妇别乱吃,砂仁有活血作用,可能引起胎动。


附子:重症阳虚的"猛药"

上面说的都是温和补脾阳的,附子可是"火力全开"型的,像四肢冰冷到膝盖、常年腹泻不止这种严重阳虚,普通药材压不住,就得靠附子回阳救逆,不过这东西有毒,千万别自己乱用!
正确操作
• 经典方剂"附子理中丸":中成药相对安全,按说明书服用。
• 附子炖羊肉:寒冬时用制附子10克+羊肉炖汤,驱寒效果一流。
重点提醒:一定要买炮制过的制附子,生附子毒性大!


日常养护:细节决定脾胃健康

光吃药才不够,脾阳虚的人更要注意饮食和作息:

  1. 忌寒凉:冰饮料、西瓜、海鲜少吃,夏天也别贪凉。
  2. 多吃根茎:山药、南瓜、红薯这些黄色食物入脾经。
  3. 晒太阳:每天晒背10分钟,吸收自然界阳气。
  4. 穴位按摩:闲下来按按足三里、神阙穴,慢慢提升阳气。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