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说"现在中医院光排队挂号就要半天",可您知道吗?有些祖传的中药智慧根本不用去医院,菜市场转一圈就能配齐,今儿就跟您唠唠那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中药雕虫小技,保准让您拍大腿说"原来还能这样"!
【厨房边角料都是宝】 前阵子看见张婶把吃完的橙子皮扔垃圾桶,我赶紧喊住:"这可不就是现成的陈皮?"果然掰开一闻那股清香,晒干存玻璃罐比买的还地道,您可别小看这些果皮,广东新会的橘农至今还靠卖陈皮供孩子读书呢,记得去年咳嗽老不好,我妈翻出三年前存的橘子皮,煮水时丢几块冰糖,喝两天喉咙真就利索了。
要说最会过日子的还得数北方老太太,上次见王奶奶把炖肉剩的山楂核晾干收着,我当垃圾要扔,她急得直跺脚:"这叫焦山楂,专治积食不消化!"后来家里娃吃撑了肚子胀,拿这黑褐色的小颗粒煮水,酸酸甜甜喝两次,打嗝都是山楂味的。
【便宜药材治大病】 前年搬家收拾抽屉,翻出半包发黄的蒲公英,正想着要不要扔,楼下开诊所的周大夫看见了:"傻小子,这可是乳腺炎克星!"上个月同事堵奶疼得直哭,我赶紧把珍藏的蒲公英燎了泡茶,您猜怎么着?连喝三天,硬块还真散了,这野草满地都是,晒干才卖五块钱一大包。
菜场卖调料的老李头有绝活,他总把花椒籽单独装袋,有回我见他往泡脚水里撒了把,问他干啥,老爷子眯着眼笑:"祛湿气啊小伙子!"后来我查医书才明白,这不起眼的小黑籽竟是天然"抽湿机",梅雨天用它煮水擦身,湿疹都不爱复发。
【古书缝里藏真金】 您以为《本草纲目》就该摆在书架上落灰?上个月整理老宅翻出爷爷的手抄本,里面记着个怪方子:霜降后的丝瓜络烧灰存着,专治关节痛,隔壁陈叔风湿腿疼了二十年,试了这个土方,现在天天晨练打太极,其实细想也合理,老丝瓜像人体经络,烧炭存性正应了中医"以形补形"的门道。
最绝的是对付口腔溃疡的法子,药店实习生小林教我个秘招:西瓜霜不是非得买药,把吃完西瓜的白瓤晒干,和着蒙脱石粉搅匀,抹在溃疡处当天就不疼,去年暑假外甥贪吃冰棍嘴烂了,用这土办法三天就好了,省了上百块药膏钱。
【时节草药最当令】 清明扫墓时别忘了挖点野荠菜,这东西可是"三月三,荠菜当灵丹",去年这时候我带儿子去郊外,挖了半筐嫩苗包饺子,结果他连着拉了三天肚子,老中医朋友说荠菜虽好但性寒,得配上姜丝中和,后来改成荠菜豆腐汤,全家喝得精光,春天燥气全消了。
入伏那天遇见中医院退休的刘教授,老头神秘兮兮塞给我个方子:绿豆煮开花后加生甘草,冷藏当茶饮,试了两周发现神奇,往年这时候总长痘的媳妇,今年皮肤倒透亮了,原来甘草解毒,绿豆清热,这搭配可比冰美式健康多了。
写到这里您可能要问,这些雕虫小技靠不靠谱?我给您说实话:急病重症肯定得跑医院,但这些祖辈传下的小窍门,就像裤兜里备着的创可贴,关键时刻能救场,不过最妙的是,当我们在菜场挑拣枸杞、在阳台晾晒艾草时,那些千年中医智慧,就这么顺着锅碗瓢盆渗进了日子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