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看见朋友圈有人倒苦水,说三餐不规律把胃折腾坏了,其实咱们祖辈传下来的中药方子里,真藏着不少养胃妙招,今天就给大家唠唠那些经过千百年验证的治胃病中药配方,都是实实在在能派上用场的干货。
你的胃病属于哪种"型号"? 很多人一胃疼就想着找偏方,其实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常见的胃病大概分这么几种:
- 吃饱了胀得难受型(食滞胃脘)
- 饿得快但吃不下型(脾胃虚弱)
- 半夜反酸烧心型(肝胃不和)
- 受凉就疼得蜷缩型(寒邪客胃)
- 整天隐隐作痛型(脾胃虚寒)
厨房里就能找到的养胃中药 别以为中药都得去药房抓,厨房里这几样宝贝搭配好了特别养胃:
-
山楂+炒麦芽 这对组合堪称"消食侠侣",特别适合吃饱了撑得慌的情况,记得山楂要熟透的,炒麦芽自己在家就能炒,锅烧热了转小火,麦芽来回翻动到微微发黄,煮水喝的时候加两片生姜,既能消食又不伤脾胃。
-
陈皮+普洱茶 这可是办公室一族的救星,十年以上的陈皮切成细丝,配上三年以上的普洱,用保温杯焖泡,胃酸多的人特别适合,陈皮理气,普洱暖胃,但头道茶最好倒掉洗茶。
-
姜丝+红枣 这个搭配最适合早上空腹喝,嫩姜切细丝,红枣剪开去核,冷水下锅煮开后转小火焖五分钟,记住姜一定要带皮,红枣要选晒得很干的,煮出来汤水微辣带甜,特别暖胃。
经典药方的现代用法 这几个流传百年的方子,现在用依然灵验:
-
香砂六君子汤 适合吃饭没胃口、身体乏力的虚寒胃,药店买制好的香砂六君子丸,早晚用红糖水送服,注意服药期间不能吃萝卜,免得把药效解了。
-
左金丸加减方 经常半夜反酸的人可以试试:黄连3克、吴茱萸5克、瓦楞子10克(先煎),再加3片生姜,这个方子特别苦,可以放点蜂蜜调味,但要保证吴茱萸比黄连多,否则容易伤胃气。
-
黄芪建中汤改良版 怕冷、遇凉就疼的朋友看过来:生黄芪15克、桂枝10克、白芍10克,再加15颗花椒煮水,上班族可以用保温杯焖泡,续水时加热水就行,连续喝三天停一天。
熬药养生的小窍门 现在年轻人不会熬药的越来越多,其实掌握这几个要点特别简单:
-
砂锅才是真爱 实在没有的话不锈钢锅也能凑合,但千万别用铁锅,第一次煎药前先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。
-
特殊药材要处理 像瓦楞子、牡蛎这类贝壳类,要先煎半小时再下其他药,含挥发油的药材(比如砂仁)要在关火前5分钟下锅。
-
药渣别浪费 喝完药剩下的药渣装布袋里,微波加热后敷在胃部,对寒性胃痛特别管用,敷的时候垫块毛巾,免得烫出水泡。
吃中药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
忌口不是闹着玩的 服中药期间:
- 绿茶、咖啡坚决不能碰
- 生冷水果要放常温再吃
- 油炸食品至少停药三天后再碰
- 绿豆汤会解药,实在想喝就隔四小时
-
服药时间有讲究 治胃酸的药饭前半小时喝,调理胃寒的要饭后一小时温服,晚上睡觉前别喝太多,免得起夜影响吸收。
-
见效别着急 中药讲究循序渐进,一般要喝够7副药才有明显改善,如果三天就不见效,可能是药不对症,赶紧找大夫调方子。
真实案例分享 我邻居王叔年轻时跑运输,落下胃病根子,去年开始喝中药调理,现在红光满面,他的秘方是: 党参15克、茯苓10克、炙甘草5克、山药20克、莲子10克,每周喝三次,坚持喝了两个月,关键是他搭着每天揉腹十分钟,顺时针转36圈,逆时针转24圈,说是促进胃肠蠕动。
现代人的养胃必修课 光靠吃药可不够,还得配合这些习惯:
-
吃饭七分饱最养胃 每口多嚼几下,饭菜混着口水充分搅拌,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。
-
情绪管理很重要 生气时别吃饭,焦虑时喝点玫瑰花茶,胃是情绪器官,心情差直接影响消化液分泌。
-
睡前三小时别进食 实在饿就喝小半碗小米粥,给胃足够的休息时间自我修复。
最后提醒一句:中药虽好但不是万能药,如果疼得冒冷汗、呕血便血,千万别硬扛,赶紧去医院,平时保养记住"三分治七分养",咱们的胃可是要陪我们走一辈子的!大家有什么养胃妙招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