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推荐的5个气喘中药方,对症调理才有效!

一归堂 2025-04-25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隔壁王奶奶的气喘老毛病又犯了,夜里总听见她咳得睡不着,那天在小区遛弯碰上李大夫,他叹了口气说:"现在很多人一犯气喘就喷激素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方子比西药温和多了。"这话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,特意整理了几位中医师口口相传的调理方子,不过大家可别急着试,先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哪种体质。

寒性气喘认准"小青龙汤" 老张头开了三十年出租车,落下个遇冷就喘的毛病,去年冬天他来找我爹讨法子,老爷子翻出本发黄的医书,指着"小青龙汤"说:"麻黄9克、芍药12克、细辛3克......"边说边叮嘱要用陶罐熬,开锅后小火咕嘟20分钟,关键是喝完要捂着被子发汗,就像感冒喝姜汤那样,不过这方子只适合冷风一吹就喘、痰稀白的人,要是嗓子疼、黄痰千万别碰。

热喘试试"定喘汤" 我表姐家娃一到换季就哮喘,医院跑断腿,后来有个老中医给开了"定喘汤",记得有麻黄6克、白果10克、苏子12克这些,最绝的是要让加蜂蜜调服,小孩喝着不那么苦,不过这方子专治那种发烧咳嗽、痰黄黏稠的情况,如果是受凉引起的千万不敢乱用,熬药时记得用井水,医生说城里的自来水有漂白粉会影响药性。

虚喘要补"玉屏风散" 公司前台小妹整天抱着保温杯,爬三层楼就喘成狗,中医说她这是气虚,给开了黄芪30克、白术15克、防风9克的经典组合,这剂量看着吓人,其实要煎两次混合喝三天,最好加点红枣枸杞调味,像煮茶似的续水喝,特别适合容易感冒、说话多了就累的人,但实热体质喝了反而上火。

痰多离不开"二陈汤" 菜市场卖肉的老刘,每天咳得脸通红,吐出来的痰能堆半碗,老中医给他开的"二陈汤"倒简单:半夏12克、陈皮6克、茯苓15克,关键是要用生姜三片做药引,熬好后趁热吸蒸汽,凉了再喝,这方子最适合早晨起床痰多的,不过孕妇和胃溃疡的人要绕道走。

顽固喘靠"射干麻黄汤" 工地包工头老周抽烟三十年,喘起来像拉风箱,他那个方子有点猛:射干12克、麻黄9克、紫菀15克......光听名字就知道是重症用的,医生特别交代要配黑顺片(附子)6克,但这玩意儿有毒,必须得专业人士处理过才能用,这种方子适合久治不愈的老慢支,年轻人轻易别尝试。

说了这么多方子,其实最关键的是要会"望闻问切",去年我妈煮错方子,把治寒喘的药给了肺热的舅舅,结果越喝痰越多,所以大家别急着抓药,先学会看舌头:舌苔白的就是寒,黄的就是热;痰清稀的属寒,粘稠的属热,实在拿不准就去社区医院找中医师搭个脉,花不了几个钱。

平时保养比吃药更重要,我姥姥坚持用枇杷叶炖梨,每年秋天腌盐柠檬,这些年气喘没再犯过,家里常备艾条,觉得胸闷时就灸灸膻中穴,还有要坚持腹式呼吸,就像婴儿学吸气那样鼓肚子,每天早晚练五分钟,比吃补药都管用。

最后唠叨一句,这些方子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,但每个人体质不一样,就像同样的辣椒,四川人当调料,东北人当主菜,治病这事急不得,慢慢调理才是正道,要是吃了三天还不见效,赶紧去医院别耽误,毕竟咱们讲的是养生,不是当神仙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