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得了溃疡性结肠炎,吃中药到底管不管用?"作为一个被这病折腾了八年的老病号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透这个问题,先说结论:中药确实能缓解症状,但别指望一方治百病,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。
这个磨人的小妖精是怎么缠上身的 记得六年前刚确诊时,医生拿着肠镜报告说我的结肠像泡过水的墙纸,布满溃疡和糜烂,这病专挑年轻人下手,30岁出头的我突然天天往医院跑,腹泻带血、腹痛难忍,体重唰唰往下掉,西医开了美沙拉嗪肠溶片,效果是有但副作用也明显,头发一把把掉,胃疼得像被人攥着。
中药调理的底层逻辑 中医不认"溃疡性结肠炎"这个洋名字,管这叫"久痢""泄泻",老师傅们认为这病多是脾虚湿困,湿热瘀阻,就像家里下水道堵了,污水排不出去,时间一长管道就烂了,中药的作用相当于疏通管道、换水养渠,但急不得,得慢慢调。
那些年亲测有效的经典方子
-
参苓白术散加减(脾虚型) 当年给我开方的老先生,在基础方里加了炒山药、芡实、五味子,特别是五味子,他说这味药既能止泻又能护肝,毕竟长期吃药伤肝啊,我连吃三个月,最明显的改变是大便成形了,以前一天跑七八趟厕所,后来稳定在两三回。
-
痛泻要方升级版(肝郁脾虚) 有段时间压力大,肚子一疼就窜稀,老中医给加了柴胡、香附,柴胡疏肝理气,香附号称"气病之总司",这两味药煮出来的汤泛着淡淡的麦香味,喝着居然有点上瘾,配合艾灸足三里,两个月后情绪波动时肚子不再翻江倒海。
-
乌梅丸变方(寒热错杂) 最难受的是便脓血阶段,肛门火辣辣地疼,这时候用的方子里有乌梅、黄连、干姜,还加了三七粉冲服,三七止血不留瘀,比单纯用云南白药管用,不过这方子偏温,口干舌燥时得停,否则容易上火。
熬药养护的实操经验 煎药最好用砂锅,不锈钢也行,千万别用铁锅,头煎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20分钟,二煎加水没过药材1厘米,再煮15分钟,两次药汁混合分三次喝,饭后半小时温服,我习惯把药渣装布袋里热敷肚脐,等于免费做了中药理疗。
饮食忌口比吃药还重要 刚开始总忍不住偷吃麻辣火锅,结果半夜跑急诊,现在冰箱常备这三样:山药排骨汤(补脾)、马齿苋粥(清热)、蒸苹果(收敛),腌制品、牛奶、坚果这些易致敏的食物,发病期绝对碰不得,有次嘴馋吃了半块榴莲,当晚就腹痛如绞,这教训一辈子忘不了。
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 去年复查肠镜时,主治医师都惊讶我的结肠恢复得这么好,其实我一直偷偷把中药当"隐形护卫",西药控制急性发作,中药调理体质,比如出差应酬前喝三天小米粥配参芪白术丸,肠道就像穿了层防护服,但必须提醒一句:便血严重时千万别硬扛,该用激素就用,命比面子重要。
找对郎中比找神方更重要 见过太多病友在网上抄方子乱试,结果越吃越糟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便溏,有人是脾阳虚,有人是肾阴虚,方子完全两码事,建议大家挂三甲医院的中医消化科,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主任见得多,摸脉就能知道你哪条经络堵了。
现在每次朋友问我怎么战胜这个慢性病,我都会说:把这病当老朋友处着,中药当茶慢慢养,急不得躁不得,最近半年试着减西药,单靠黄芪建中汤加减维持,虽然偶尔还会反复,但已经能正常出差旅游了,治病先治心,焦虑才是最毒的那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