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多吃山芋好",菜市场里卖山药的摊位也总是围满人,要说这中药里的山芋啊,可不是普通的红薯土豆,人家正儿八经叫"薯蓣",药典里记载的正经中药材,今天咱就唠唠这个土褐色的宝贝疙瘩到底藏着多少养生密码。
【老祖宗眼里的"神仙药"】 翻开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老爷子给薯蓣盖章认证:"益肾气,健脾胃,止泄痢,化痰涎,润皮毛",别小看这短短十几个字,里面可藏着大智慧,咱们北方管它叫山药,南方多称淮山,虽然各地叫法不同,但滋补肝肾、补脾养胃的本事可是全国通用。
【脾胃虚弱者的救命稻草】 现代人十有八九都有点脾胃问题,要么吃多了不消化,要么压力大没胃口,这时候就得请山芋出马了,中医说它是"平补脾胃的良药",既不会像人参那样燥热,又能慢慢滋养,记得隔壁王婶总胃胀气,坚持吃了两个月山药小米粥,现在打嗝都带着米香味儿。
【咳喘患者的天然润肺剂】 秋冬季节咳嗽的人特别多,与其猛灌止咳糖浆,不如试试古法食疗,把山芋切块和红枣煮汤,出锅前加点蜂蜜,早晚喝上一碗,这法子看着简单,其实是利用了山药"补脾肺肾之气"的特性,就像给肺部做了个SPA,特别适合抽烟老咳痰的老爷们。
【男人的加油站,女人的美容院】 老辈人常说"男人吃山药赛过吃鹿茸",这话虽然夸张,但确实有道理,它能帮着调理腰膝酸软、夜尿频繁这些肾虚症状,女孩子们更爱拿它炖银耳,胶质满满还不胖人,上次办公室小刘晒的素颜照,秘密武器就是每天半根铁棍山药。
【厨房里的百搭高手】 别看山芋土里吧唧的,却是厨房里的交际花,蒸着吃最原汁原味,煮粥能稠得挂碗,炒菜爽脆可口,炖汤更是能让肉香提升好几个档次,我家最爱用它和排骨炖汤,起锅前撒点枸杞,汤鲜味美还带着淡淡的药香。
【吃对了才有效】 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讲究吃法,面山药适合熬煮,口感绵密;脆山药适合凉拌,保留营养,记住千万别生吃,里面的淀粉酶抑制剂会闹肚子,还有那些发霉发芽的千万扔了,变质山药可是会伤肝的。
【这些人要悠着点】 虽然山芋脾气温和,但也不是万能丹药,舌苔厚腻、腹胀严重的湿热体质要少吃,吃多了反而加重湿气,刚做完肠胃手术的病人也别急着进补,得等医生点头才行,孕妇倒是可以适当吃点,补充叶酸还能缓解孕吐。
【挑货小窍门】 最后教大家几招挑好山药:表皮麻点多的更正宗,断面雪白黏液多的够新鲜,掂起来沉甸甸的说明肉质紧实,要是碰上那种粗得像胳膊的,八成是打过膨大剂的,细长的本地种才地道。
说到底,山芋这玩意儿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养生高手,不像人参灵芝那么金贵,也不似西药见效快,但它就像邻家大哥,日久见人心,每天吃拳头大的一块,坚持下去,你会发现头发黑了,手脚暖了,连爬楼梯都不喘了,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滋补,才是咱们普通人最需要的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