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念叨"现在开个诊所比开奶茶店还赚钱",起初我还不信,直到上个月陪亲戚考察了德元中医诊所的加盟项目,才发现这门生意里藏着不少普通人不知道的财富密码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,这个让三四线城市创业者扎堆涌入的中医加盟项目到底靠不靠谱。
先说说大环境,这两年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肉眼可见地加大,光是2023年卫健委就发了好几个文件鼓励基层中医诊疗,我楼下新开的社区中医馆,光是艾灸拔罐的项目每天都要排半小时队,更关键的是,现在年轻人对养生的痴迷程度堪比老一辈对存款的执着——办公室久坐族周末扎堆去推拿,95后女生把喝中药当日常保健,这种市场需求可不是吹出来的。
德元中医诊所最打动人的恰恰是"轻资产创业"这张牌,我专门问过他们的招商经理,最低8万就能开家30平的社区店,这账怎么算呢?房租押一付三不过万把块,设备由总部统一配送(连针灸铜人都是定制款),最核心的中药材供应链直接对接产地,比自己去批发市场拿货便宜20%左右,更妙的是培训体系,我亲眼见过他们给零基础的加盟商培训三天,从穴位识别到常见病调理全搞定,结业还发中医适宜技术证书。
上周跟个在浙江开诊所的加盟商吃饭,他给我算了笔明细账:每天接诊20个患者,人均消费150元,扣除药材成本和人工,月净利润能到5万左右,这还不算总部给的线上引流支持——他们给每个加盟店都配了小程序,患者可以直接在线挂号、买中药饮片,快递到家,我特意看了下他家后台数据,光是冬季膏方节期间,线上订单就占总营收的35%。
要吃到这块蛋糕也得避开几个坑,我走访过两家倒闭的加盟店,共同问题都是选址太随意,德元总部有专业的选址团队,会盯着三个关键指标:3公里半径内常住人口数量、周边药店诊所密度、停车位配套情况,有位东北大哥本来想在商场里开店,被选址老师劝住了,后来改开在老旧小区门口,现在成了周边知名的"街坊诊所"。
说到盈利模式,德元玩的是"前店后坊"的复合业态,诊疗区摆着古色古香的诊疗床,药房里当归黄芪整整齐齐码着,但真正赚钱的是后面三个隐藏项目:一是定制化膏方制作,冬天高峰期单店日销上百斤;二是企业合作的健康讲座,给银行、保险公司做中医养生科普;三是卖自有品牌的药食同源产品,像他们研发的红枣姜茶包,成本8块钱能卖到35。
最近注意到个新趋势:很多加盟商开始升级成区域代理,有个福建老板跟我透露,他拿下整个闽南地区的代理权后,光是给下级门店供应艾条和泡脚包,每月就能净赚6万,总部还会帮忙搭建共享药房系统,各门店库存互通,相当于把资金周转率又提高了一倍。
不过别以为当甩手掌柜就能躺着赚钱,我认识的一个成都加盟商,刚开始两个月天天守在店里,从熬药到记账全自己来,后来参加了总部的店长特训营,学会了用管理系统监控经营数据,现在雇了3个理疗师,自己主要负责维护社区关系,她说秘诀就三句话:"把回头客变成会员,把会员发展成推销员,把街坊邻居培养成健康顾问"。
最近听说德元又在推"中医+茶饮"的新店型,在诊所里卖养生茶饮料,我尝过他们家的茯苓酸梅汤,确实比奶茶店的爆款更健康,这种跨界玩法说不定又能打开新市场,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既要朋克养生,又舍不得放弃奶茶的快乐。
对了,想加盟的朋友千万记住:一定要参加他们每周三的直播答疑,上回有个大哥在直播间问"没中医资格证能不能开诊所",招商总监当场就掏出政策文件解释清楚,这种透明度反而让人更放心,毕竟创业不是赌博,选对赛道还要跟对伙伴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