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见下这味中药到底有啥讲究?听说它还有别的名字叫法?"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味藏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宝藏药材,别看它名字有点怪,但在调理气血、缓解疼痛方面可是老中医们的心头好。(温馨提示:本文提到的所有药用方法请务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!)
"见下"到底是何方神圣?
这味中药学名叫"见下",在民间常被称为"红筋草""活血丹",为啥叫这么个奇怪的名字?传说古代采药人发现这种草药时,总要等到叶片背面显现红色脉络才能采收入药,"见下"之名由此而来,现在江浙一带的老药农还保留着凌晨带露水采收的习惯,这时候药效最是霸道。
千年传承的止血奇药
要说这味药的来历,可追溯到三国时期,相传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时,用的金创药里就掺了晒干的见下粉末,这味药最绝的是既能止血又不留瘀,不像有些止血药会淤住伤口,老辈人处理刀伤时,总会嚼几片新鲜叶子敷在伤口上,血止得快还不结块。
现在研究发现,见下含有独特的黄酮类物质,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又不形成血栓,某中医药大学的实验显示,其提取物30秒内就能让兔血凝固,这速度比某些西药止血剂还快,不过可别自己瞎试,剂量把控不好容易出问题。
妇科圣药的隐藏用法
在南方坐月子习俗里,见下是必备药材,新妈妈喝的生化汤里,总少不了这味,它能把子宫里的恶露排干净,又不会像益母草那样过于寒凉,有个有趣的现象:产房里备上晒干的见下根,产妇闻着这个味道反而不容易产后抑郁,说是能疏通肝气。
对付痛经也有妙招,摘一把嫩叶捣碎,加点红糖隔水蒸半小时,每天早晚喝一勺,隔壁王婶家闺女以前疼得打滚,喝了两个月居然好了大半,不过未婚未育的姑娘要慎用,可能会影响以后生育。
跌打损伤的急救法宝
工地上的老师傅都懂,扭脚崴手第一时间不是找膏药,而是去田埂边揪几棵见下,连根带叶嚼碎了敷在红肿处,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,这可不是玄学,现代医学证实它含有的皂苷成分能快速消炎消肿,比云南白药见效还快。
记得要选叶片背面红丝明显的,那种药力最足,要是碰上铁器打伤的伤口,千万记得先用白酒消毒再敷药,不然容易留下黑疤,老一辈传下来的土方子,有时候比医院开的药膏还好使。
这些禁忌千万要记牢
别看见下好处多,但不是谁都能用,怀孕的姐妹绝对碰不得,这药活血力度太猛,容易导致流产,去年我们村有个媳妇不知道怀孕了,喝了几服调经药,结果孩子没保住,罪魁祸首就是里面加了见下。
阴虚火旺的人也要远离,这药性偏温,吃多了会上火流鼻血,有个小伙子连续喝见下泡酒治腰疼,结果满脸爆痘,吓得赶紧停了,建议大家用之前先拿一片贴手腕上试试,要是发红起疹子,说明体质不适合。
辨别真假有窍门
市面上造假的见下不少,教大家几个鉴别方法:正宗的叶片背面有网状红纹,就像血管一样;折断茎秆会流出乳白色汁液;闻起来带点薄荷的清凉味,要是买到的叶子绿得发亮,或者气味刺鼻,肯定是硫磺熏过的假货。
最好去正经药店买,浙江桐乡产的道地药材最靠谱,每年清明前后采摘的品质最佳,这时候有效成分含量最高,记住要买带根须的全草,单独买叶子的效果差远了。
家常食疗养生方
平时保健可以用见下煮鸡蛋,这个方子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,做法也简单:鲜草50克加水煮开,打入荷包蛋再煮十分钟,每周吃两次,能预防静脉曲张,不过煮完的药渣别扔,趁温热敷在肩膀脖子酸痛的地方,比膏药还管用。
冬天泡脚最配它,抓一把干品煮水,等水温降到40度左右泡二十分钟,坚持一个月,手脚冰凉的毛病能改善不少,村里张大爷十年的老寒腿,就是靠这个方法调理好的。
这味被忽视的民间草药,其实藏着大智慧,从止血救命到日常养生,用了几千年自有它的道理,不过再好的药也是双刃剑,用对了是宝,用错了变草,大家要是想尝试,一定先去中医院把脉辨证,安全第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