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喂!这膝盖疼得跟针扎似的!"李大姐揉着腿直咧嘴,药房角落突然探出个白胡子老头:"试试祖传的黑色把棍膏?"这场景可能在二十年前的老药铺天天上演,要说这黑乎乎的药膏,可是藏着不少门道......
从驴打滚到黑玉断续膏 您可别嫌它名字土,这黑色把棍膏在行内有个响当当的名号——"黑玉断续膏",为啥叫这名?老辈人说熬好后的膏药乌黑发亮像黑玉,往伤处一抹骨头都能接上,不过咱得说清楚,这可不是武侠小说里的神药,但对付颈肩腰腿疼确实有点东西。
揭开锅底的秘密配方 真正懂行的都知道,这黑家伙的底子是驴皮,没错,就是做阿胶那种驴皮,不过人家可不熬固元膏,老师傅会把驴皮洗吧干净,泡在黄酒里醉三天,这时候厨房飘的哪是酒香,分明是中药铺子的魂儿,配上乳香没药这对黄金搭档,再加上三七红花这类活血圣手,光药材就得三十多味。
熬膏是个技术活 见过熬拔丝糖的吗?熬这膏药比那还讲究,铜锅里倒两斤香油,文火慢熬到冒青烟,这时候该下丹参当归这些根茎类,老师傅手里木铲不停转,嘴里还念叨着:"春分采的艾叶,立夏收的桃胶..."光听材料就知道这膏体不简单,熬到后来满屋子药香,膏药变得乌黑浓稠能拉丝,这时候该趁热摊在布背上。
这些毛病最适合用 别看现在年轻人觉得土,当年工地上的大哥、广场舞大妈都把这当宝贝,五十岁的王师傅腰突发作,贴了三天就能弯腰捡螺丝刀,张阿姨的腱鞘炎犯了,抹上这黑乎乎的东西,第二天就能拧毛巾,最绝的是八十岁的刘爷爷,风湿关节炎疼得走不了路,连贴半个月居然能拄拐遛弯了。
用法里面的大学问 可别小看这黑疙瘩,用法错了白搭,老师傅教要这样:先用热毛巾敷疼的地方五分钟,把皮肤毛孔全打开,挖指甲盖大小的药膏,像揉面一样搓热,重点来了——得往疼处周围画圈抹,不是直接糊上去,最后剪块医用胶布固定,睡前贴效果最好,药性顺着毛孔往骨子里钻。
现代人的新玩法 现在中医院的年轻大夫玩出新花样,张医生给办公室白领调经版,加了益母草和香附;李大夫给健身教练配运动损伤款,添了川芎和伸筋草,最绝的是美容院拿来当热敷泥,配合红外线灯照,说是排寒气效果翻倍,不过老行家提醒:孕妇、皮肤破的、对胶布过敏的千万悠着点。
真假辨别小窍门 市面上假货泛滥,记住这几个诀窍:真膏夏天不会化成油,冬天不开裂;凑近闻有淡淡药香,刺鼻子的肯定掺了化学剂;滴点清水在膏面上,正品会起浑浊的药沫子,假的就是一滩清水,最关键的是看颜色,熬到位的老膏应该黑得发亮,像黑曜石那种质感。
储存那些事儿 这玩意儿金贵得很,开封后放阴凉处,上面盖层保鲜膜,要是发现表面长毛,赶紧扔别心疼,北方冬天暖气太足,建议放冰箱冷藏室,但千万别冷冻,有经验的主妇会准备个小陶罐,底下铺层棉花,再把药膏放里面,防潮又透气。
老手艺的新危机 现在会熬这种膏的老师傅不超过二十个,关键步骤全靠手感,年轻学徒嫌熬膏又脏又累,宁愿学针灸推拿,更麻烦的是原料,以前满山采的草药,现在好多都得人工种植,最让人唏嘘的是某次拍卖会,半块民国时期的膏药模子,居然拍出了五位数......
未来在哪里 倒是有些科技范儿的尝试让人眼前一亮,深圳某实验室在研究纳米透皮技术,想把药效提升三倍;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开发便携凝胶剂型,涂起来不用黑呼呼,不过老人们还是认传统工艺,就像喝普洱茶非得讲究古树单丛,这或许就是中药人的倔强吧。
(全文共126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