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汤药治好老胃病,藏在民间的胃炎中药故事

一归堂 2025-04-24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刘大夫,我这胃疼了十几年,西药吃了一箩筐,您可得多费心!"老张捂着肚子蜷在诊室椅子上,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,窗外的槐花被风吹得簌簌响,我望着他泛白的嘴唇,忽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雨夜。

那年我刚跟着师父学医,诊所里抬进个满嘴酒气的汉子,他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,呕出来的酸水把地上的青砖都蚀出白印,师父捏开他的嘴看了看舌苔,又把了脉,转头对我说:"这是酗酒伤胃,痰湿淤积,你去抓三副半夏泻心汤来。"

那汉子连着喝了五天药汤,竟能扶着墙来复诊了,我至今记得他端着药碗的手直哆嗦,却还不忘跟师父讨酒喝的模样。"姜大夫,这黄连黄芩也太苦了,您给加点糖中不?"师父板着脸训他:"良药苦口,你要再馋酒,这胃病早晚要你命!"

老张的情况倒是不同,他掏出个铁盒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各色药瓶,奥美拉唑、铝碳酸镁、枸橼酸铋钾......包装盒上印着的保质期早就过了。"市里大医院我都跑遍了,胃镜做了八次,医生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。"他苦笑着摇头,"刚开始吃药管用,后来越吃越不管事。"

我让他伸出舌头——舌苔厚腻发黄,典型的湿热困脾,再看他手掌,指腹泛红,生命线末端有细小分叉,这正是中医说的"胃气不足"之相,问起饮食习惯,果然天天外卖配冰啤,熬夜看球赛时还要加顿烧烤。

"您这胃啊,就像个被火烤焦的锅,油盐酱醋都渗进去了。"我边说边写方子,"先喝七副黄芪建中汤打底,再加蒲公英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。"老张盯着方子上的字皱眉:"这些草草药药真能管用?"

说来也巧,半个月后逢集,我在菜市场碰见老张,他正蹲在摊位前挑山药,脸上有了血色。"姜大夫,您开的药真神了!"他拎着塑料袋显宝似的给我看,"现在能吃馒头了,就是不敢多吃。"我瞥见他袋子里还有薏米、芡实,忍不住乐了:"行啊,知道食补了!"

其实中医治胃病大有学问,就像修补破渔网,急不得躁不得,老张这种长期饮酒导致的湿热型胃炎,既要祛邪又要扶正,黄芪补气升阳,白芍甘草缓急止痛,配上蒲公英这味"药中抗生素",专克幽门螺杆菌,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忌口,再好的良药也经不住顿顿烧烤啤酒的折腾。

上个月社区组织义诊,我特意带了熬好的四君子汤给居民尝鲜,六十多岁的王婶捧着保温杯啧啧称奇:"这比咖啡苦,但喝完胃里暖烘烘的。"她儿子在旁边嘀咕:"妈,您这老胃病要不也看看中医?"王婶瞪他一眼:"早看过了,前几年你爸住院时开的方子还在抽屉里呢。"

看着他们母子斗嘴,我忽然想起师父常说的话:"胃病三分治七分养,吃药只是撬开锁,往后的日子才是真修行。"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喝咖啡熬夜,拿奶茶当水喝,等到胃疼起来又猛灌西药,殊不知那些化学药剂只能救急,要想根本调理,还得靠老祖宗留下的草木方子。

前些天老张又来了,这次是带着他退休的邻居,那人捂着胃部说疼了二十年,我仔细把脉后发现是脾胃虚寒,开方时特意加了干姜和炙甘草,老张在旁边搭话:"您瞧这中医多讲究,同样胃疼,我俩方子完全不一样。"

送走他们时已是黄昏,诊所门口的紫薇花开得正好,我望着老张骑车远去的背影,忽然觉得这传承千年的草木智慧,就像巷口那棵老槐树,不需要花哨的包装,自有生生不息的力量,那些躺在古籍里的药方,那些口口相传的医案,何尝不是治愈现代人的良方?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