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呦,脸上突然冒出几颗红红的小疙瘩,摸起来还疼?八成是痤疮又来找麻烦了!作为常年和痘痘斗争的"老战友",今天我就用人话给你掰清楚痤疮到底有哪些症状,怎么分辨轻重,以及哪些坑千万别踩!
痤疮的"家族谱系":从小黑头到大囊肿
很多人以为痤疮=青春痘,其实它的"家庭成员"可多了!最轻度的是【微粉刺】,就是那种摸起来糙糙的小颗粒,远看像蒙了层雾,这时候如果手欠去挤,可能就会变成【开放性粉刺】(黑头)或者【闭合性粉刺】(白头),黑头是油脂氧化后变黑,白头则是毛孔被堵死的小白点,这两种都属于痤疮初级选手。
再往上发展,皮肤开始发炎,就会出现【丘疹型痤疮】,这时候脸上会出现红底白尖的小包,按下去会痛,属于毛囊正在打仗的状态,要是继续不管,可能会升级成【脓疱型痤疮】,表面会有黄色脓头,就像火山喷发一样。
重点来了!当炎症往真皮层深入,就会形成又硬又肿的【结节型痤疮】,摸起来像皮下埋了石头,能疼好几天,最吓人的【囊肿型痤疮】,看起来就像个软软的水泡,但其实里面全是细菌尸体和组织液,这种痘最容易留疤,堪称痤疮界的终极BOSS。
这些症状你可能误判过
是不是经常把痤疮和脂肪粒、过敏搞混?我之前也中过招!
- 脂肪粒是约1mm的小白点,不红不肿,而白头粉刺下面其实有红色基底
- 过敏性皮疹通常是一片片小红点,来得快消得快,痤疮却是单打独斗持久战
- 玫瑰痤疮看起来像酒糟鼻,实际是毛细血管扩张+炎症,和痤疮的油脂堵塞完全不同
有个简单自测法:拿手电筒侧光照射,如果能看到明显毛孔堵塞的角栓,那基本就是痤疮没跑了。
痤疮最爱"赖"的部位排行榜
- T区油光满面奖:额头、鼻子、下巴这些油脂分泌旺盛的地方,简直是痤疮的豪华别墅区
- 腮帮子蹭饭区:脸颊两侧特别是下颌线附近,很多姐妹戴口罩闷出的痘就在这
- 前胸后背隐藏赛区:这里皮脂腺数量是脸的2倍,痘痘个头更大更容易留疤
- 脖子高危区:长发妹子要注意,头发摩擦加上出汗,特别容易爆发痤疮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祛痘雷区
说出来都是泪!当年我也疯狂试过:
- 针清上瘾:把黑头白头全挤掉确实爽,但破坏毛孔结构后更容易发炎
- 酒精消毒:浓度高的酒精会让皮肤越拔干,反而刺激更多油脂分泌
- 裸脸自救:以为不涂任何护肤品就能好,结果屏障受损变成敏感肌
- 药膏叠涂:维A酸+水杨酸+过氧苯甲酰三管齐下,结果脸蜕皮到哭
现在才明白,对付痤疮要像养小孩——温和但坚定,比如早晚用氨基酸洁面,定期敷水杨酸棉片,爆痘期点涂抗生素药膏,这才是正确打开方式。
不同体质的长痘特征
油皮星人:整张脸像大庆油田,痤疮多为炎症性,容易留下红黑痘印 干皮倒霉蛋:两颊干燥起皮,却在生理期爆出巨型囊肿痘 混合肌受害者:T区油得能炒菜,脸颊却因过度清洁爆皮屑痘 激素脸同学:用过激素药膏后突然爆发,痘痘呈现诡异的均匀分布
吃出来的痤疮密码
别以为忌辣就行!真正该警惕的是:
- 牛奶里的酪蛋白会促进油脂分泌
- 面包蛋糕里的精碳水让胰岛素飙升
- 坚果巧克力里的脂肪酸堵住毛孔 亲测有效的饮食公式:水煮菜+杂粮饭+猕猴桃,坚持两周会发现痘痘长得没那么暴躁了。
终极预警:这种情况快去看医生!
如果出现以下信号,别硬扛:
- 同一位置反复爆痘超过3次
- 痘痘直径超过1厘米且痛到影响睡觉
- 满脸超过20个炎症性痘痘
- 留下凹陷性疤痕或色素沉着
去医院记得做这三件事:
- 提前拍素颜照(手机原相机)
- 记录近期饮食作息表
- 主动问医生能不能刷医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