脸上突然冒出几颗红红肿肿的小疙瘩,挤也挤不得,遮也遮不住?八成是遇上了寻常性痤疮这个磨人的小妖精!今天咱们不整虚的,直接上干货,带你看懂这些让人抓狂的"痘痘全家桶"。
这些痘不是同一种痘!
摊开手机相册里的皮肤特写,你会发现痤疮家族成员各有特色,最典型的就是顶着白尖的炎性丘疹,像火山口一样鼓起,周围泛着红晕;还有藏在皮肤底下的闭口粉刺,摸起来糙糙的,灯光侧打才能看见小凸起;最烦人的是囊肿型痤疮,摸上去软软的却扎根深厚,稍不留神就留下一片紫红印记。
皮肤科医生老张总爱举着皮肤镜给我们看:"看这张高清图,毛囊口被角质堵得严严实实,里面滋生着痤疮丙酸杆菌,就像细菌开派对。"他边说边指,确实能看清毛孔里卡着的油脂粒,看着让人直起鸡皮疙瘩。
你的生活习惯正在养痘
别以为只有青春期才会长痘,办公室白领小王天天奶茶配外卖,30岁照样满脸爆痘,高糖饮食会让胰岛素飙升,刺激皮脂腺加班产油;熬夜追剧时,身体忙着分泌应激激素,第二天准会冒两颗压力痘,更隐蔽的是化妆习惯,很多人不知道枕套一周不换,上面附着的皮脂和细菌足够开三次"痤疮博览会"。
有次给表弟辅导功课,发现这小子总用手撑着脸写作业,三个月后果然下巴长了一圈"文具痘",笔帽缝里藏的灰尘细菌全转移到脸上了,所以说祛痘先改习惯,这话真不是吓唬人。
战痘兵器谱大盘点
去医院皮肤科,医生开的药通常分三类:消炎抗菌的夫西地酸像给痘痘盖层防护罩;调节角化的阿达帕林能把堵住的毛孔疏通;暴发期还会开口服抗生素来个地毯式扫荡,但更多人喜欢尝试天然疗法,有人用茶树精油点涂,有人拿芦荟胶厚敷,效果嘛...就像开盲盒,全看肤质给不给面子。
同事小李试过网上买的祛痘贴,透明凝胶片贴着像给痘痘戴隐形口罩,结果早上撕下来时,连带着扯掉半层角质,新皮肤粉嫩得像煮虾似的,所以说神器虽多,也得讲究用法,猛药更要谨慎。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雷区
祛痘路上谁没交过智商税?朋友圈卖的"三天平痘膏",涂完火辣辣疼得直飙泪;美容院推荐的针清套餐,做完全脸通红像关公,最坑的是某网红面膜,宣称"排毒爆痘",结果粉丝用了满脸溃烂进医院,其实轻度痤疮就像感冒,硬要快速压制反而容易留疤。
我妈年轻时迷信偏方,往脸上抹牙膏治痘,结果薄荷脑烧得皮肤发皱,现在每次看到她鼻翼旁淡淡的痘印,我都忍不住摇头,有些土方法听着邪乎,实则毁脸于无形。
日常养护才是持久战
真正管用的还是老生常谈那几句:氨基酸洁面每天两次刚好,去角质产品一个月用一次足够,防晒全年无休,但做到的人少之又少,夏天嫌防晒霜厚重,冬天怕清洁太干,结果痘痘反复像割韭菜。
最近迷上观察成分表,看到"CI 77891"就知道是物理防晒剂,含"烟酰胺"的乳液能控油,加"积雪草"的面膜修复快,慢慢养成看成分的习惯,买护肤品再也没踩雷,不过话说回来,再好的产品也怕懒癌发作,坚持才是硬道理。
对着镜子数痘痘的日子终会过去,但护理之路从没捷径,下次再看到寻常性痤疮图片,别光顾着焦虑,仔细想想哪些坏习惯该改,哪些护理步骤能坚持,毕竟皮肤不会说谎,你对它用心,它就会给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