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不清脸上长的是痘还是疣?一文读懂扁平疣和痤疮的恩怨情仇

一归堂 2025-05-17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总看见闺蜜对着镜子唉声叹气,一会儿揪着下巴上的小红点骂"又长痘",一会儿戳着脸颊上的小凸起嘀咕"这疙里疙瘩的是什么鬼",其实不止她,皮肤科门诊里每天都有人把扁平疣和痤疮搞混,耽误了最佳治疗期,今天咱们就来场"认脸大会",把这俩爱捣乱的皮肤问题扒个明白!

【都是青春脸上的不速之客】 先说共同点吧,这俩货都爱往脸上凑热闹,痤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痘,专挑油脂旺盛的T区安营扎寨;扁平疣则是HPV病毒派来的卧底,更喜欢在脸颊、手背这些地方搞事情,刚冒头时都是些不起眼的小颗粒,不仔细瞅根本分不清谁是谁。

但细看还是有门道的,痤疮初期是能挤出白头的粉刺,发炎了才会变红肿痛;扁平疣从出生就是实心小疙瘩,表面光滑得像抛光大理石,颜色偏深褐色,最扎心的区别在于:痘痘熬几天可能就消下去,疣体却是赖着不走的"钉子户"。

【一个青春期叛逆 一个病毒持久战】 要说根源,痤疮简直就是荷尔蒙作祟的典范,皮脂腺遇上雄激素就像打了鸡血,疯狂出油堵毛孔,滋生的痤疮丙酸杆菌直接引发炎症风暴,那些熬夜追剧后爆的痘,吃辣火锅长的闭口,都是这个原理在作妖。

扁平疣就阴险多了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病毒感染,通过毛巾、剃须刀这些贴身物品就能传染,免疫力低的时候特别容易中招,有个健身教练学员跟我吐槽,用了公共瑜伽垫没消毒,结果满脸长出一片"芝麻粒",罪魁祸首就是这种顽固病毒。

【祛痘套路对疣不管用】 很多人看到脸上长东西就急着涂酸,殊不知这可能是灾难前奏,水杨酸、果酸对付痤疮确实有效,能溶解油脂疏通毛孔,但对扁平疣反而像浇了化肥——刺激疣体疯长,有姑娘乱刷酸把零星几个疣折腾成片状分布,悔得直拍大腿。

更离谱的是有人拿针挑、用指甲抠,这简直是给病毒开庆功宴!之前接诊过个初中生,把扁平疣当黑头挤,结果手上的HPV病毒顺着流血的伤口在脸上大面积播种,原本黄豆大的疣体三个月就蔓延成地图状。

【医生手里的不同刑具】 在医院处理这两个家伙完全是两套操作,痤疮讲究内调外治,轻的刷个维A酸乳膏,严重的得上抗生素或者异维A酸口服药,医美手段更是花样百出,红蓝光、针清、光子嫩肤轮番上阵。

对付扁平疣就得动用"酷刑"了,液氮冷冻是常规操作,-196℃的低温能把疣体冻成冰疙瘩;激光烧灼更是精准打击,"滋啦"一声就把病毒窝端了,不过最麻烦的是顽固性疣体,有时候要配合免疫调节剂,像打持久战一样慢慢磨。

【照镜子自测三步法】 第一步摸质地:痤疮软乎乎能压瘪,疣体硬邦邦像结痂 第二步看发展:痘痘此起彼伏换地方长,疣体通常在原地扩张 第三步算时间:红肿痘两周左右会成熟,疣体三个月还纹丝不动就要警惕

说个真实案例,前台小妹把眉心的扁平疣当痘印处理,天天敷芦荟胶结果越敷越大,后来做了三次激光才去掉,现在看见护肤品就紧张,所以啊,脸上突然冒出不明小颗粒,别急着往购物车加祛痘产品,先找专业医生验明正身才是正经事。

最后提醒各位护肤达人,别以为过了青春期就万事大吉,压力大、作息乱照样会招惹痤疮,而免疫力下降时HPV病毒随时可能死灰复燃,好好吃饭睡觉,定期更换枕巾,这才是比瓶瓶罐罐更管用的防护墙,毕竟咱们的脸可不是试验田,且行且珍惜吧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