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痤疮和暗疮到底是不是同一种痘?"这个问题可太有代表性了!作为被痘痘折磨过的过来人,今天就带大家彻底理清这对让人头大的CP,看完这篇保准你以后看皮肤科医生时,再也不用担心说错话闹笑话~
【第一趴:搞懂定义才不踩坑】 其实吧,这俩词就像"西红柿"和"番茄"的关系,医学教科书上白纸黑字写着:痤疮是正儿八经的专业术语,暗疮倒是咱们南方朋友(特别是广东小伙伴)挂了十几年的口头禅,暗疮就是痤疮的民间版称呼,就像"手机"和"移动电话"的区别。
不过这里有个冷知识:有些老中医说的"暗疮"特指那种闷在皮肤里的闭口粉刺,而西医说的痤疮范围更广,从黑头白头到红肿大痘都算,所以当你听到不同人说这两个词时,要先判断对方是哪种医学体系出身的。
【第二趴:成因大起底】 别看名字不一样,祸根倒是出奇一致——都是皮脂腺在搞事情!想象下毛孔像排水管,当油脂+老废角质堵车时,就会形成粉刺,这时候如果遇上痤疮丙酸杆菌这个"搅屎棍",立马发炎变红痘,所以长痘不是单纯"上火"那么简单,熬夜党、奶茶控、卸妆懒癌患者都要自觉对号入座!
特别提醒油皮姐妹:你们天生自带"油田体质",皮脂腺24小时疯狂加班,简直就是痘痘的豪华套房,而干皮也别庆幸太早,换季脱水时皮肤屏障受损,同样会引发炎症性痤疮。
【第三趴:症状辨识指南】 虽然都是痘痘家族,但长相还是能分出三六九等的: • 初级选手:黑头白头(开口/闭口粉刺) • 青铜段位:小红丘疹(摸起来疼但不冒脓) • 王者级别:脓疱囊肿(又肿又痛还能挤出黄白色分泌物)
重点来了!那些藏在皮肤底下的硬疙瘩,十有八九是被简称为"暗疮"的闭合性粉刺,而冒白尖的破相痘正式名称叫"炎性丘疹",所以下次别人说你"暗疮好多",就是在说你满脸闭口啦~
【第四趴:战痘方法论】 走过最深的坑才知道:瞎折腾不如对症下药!轻度闭口时期,阿达帕林凝胶这种维A酸类简直是神药;等到红肿发炎,就得请出夫西地酸乳膏这种抗生素大佬,但千万别学我以前不懂事,看见痘痘就挤,现在脸上留的痘印比硬币还大!
给敏感肌姐妹敲黑板:刷酸虽爽但别贪杯!水杨酸棉片每周用两次刚好,天天用小心脸比砂纸还糙,油痘肌可以试试含锌配方的护肤品,PCA锌既能控油还能抑菌,亲测有效!
【第五趴:日常防痘秘籍】 吃货最关心的忌口清单在这里:牛奶咖啡巧克力,油炸烧烤辣椒锅,这些食物里的酪蛋白和碘元素,简直就是皮脂腺的兴奋剂!想当年我戒掉每天两杯奶茶后,额头立刻少冒三分之二的闭口。
熬夜冠军们注意了!肝排毒时间(晚上11点-1点)可不是闹着玩的,这段时间不睡觉等于给痘痘开狂欢派对,我坚持早睡一个月后,发现下巴反复长的囊肿痘居然不药而愈了。
说到最后,其实痤疮也好暗疮也罢,不过是皮肤在拉警报,与其纠结名词区别,不如把功夫用在调理上,记住这三句话:好好洗脸别作死,管住嘴巴少吃辣,早睡早起准没错,毕竟咱们的脸又不是试验田,没必要跟痘痘死磕到天荒地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