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那个...我脸上这种红红的痘到底叫痤疮还是暗疮啊?"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惑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让人纠结的名字问题,顺便把祛痘干货一次性讲透!
其实吧,这俩名字就像西红柿和番茄的关系,完全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叫法,不过有意思的是,北方人更习惯说"痤疮",听着就正规些;南方尤其是广东香港那边,大家更爱用"暗疮"这个词,感觉更接地气,就像同样吃米粉,云南叫过桥米线,桂林就叫桂林米粉,都是一家子。
说到这玩意儿的来历,简直就是皮肤开的"恶作剧",咱们脸上有无数个小毛孔,每个毛孔里都有个皮脂腺在勤勤恳恳地产油,正常情况下这些油顺着毛孔排出来,既能滋润皮肤又不会惹事,可要是哪天荷尔蒙搞事情(比如大姨妈前后)、熬夜追剧吃夜宵、或者遗传基因开了个小差,这些油脂就会变成"堵车现场"。
这时候藏在皮肤里的痤疮丙酸杆菌可高兴坏了,它们就像闻到香味的蚊子,呼朋引伴地在堵塞的毛孔里开派对,这些细菌狂欢产生的垃圾,加上被堵着出不来的油脂,直接把毛孔撑成了红肿的小山包,如果只是冒白尖的闭口还算温和,要是发展成红肿痛的炎性痘痘,那简直是皮肤界的"火山喷发"。
我有个姐妹就是典型例子,去年连续加班三个月,下巴突然爆出一片红疙瘩,她以为是普通上火,天天喝凉茶结果越喝越严重,后来去看皮肤科才知道,那些反复冒脓的痘痘根本不是单纯上火,而是典型的痤疮发作,医生说她这种情况属于中度痤疮,已经出现毛囊周围炎症了。
说到治疗,市面上的妖风偏方简直不要太多,有人往痘痘上涂牙膏说是杀菌,有人用盐搓脸当去角质,还有更猛的直接拿酒精消毒,咱就是说,这些操作简直相当于给着火的屋子浇汽油!正儿八经的治疗方法应该是阶梯式的:轻度痤疮可以用含水杨酸的护肤品疏通毛孔,中度需要外用维A酸类药物,严重的就得去医院开口服药或者做红蓝光治疗了。
记得去年陪闺蜜去医院做针清,护士小姐姐边挑痘痘边科普:"很多人以为挤掉白头就好了,其实手上的细菌会加重感染。"现在想想确实后怕,毕竟脸上血管直通大脑,随便挤破都可能引发颅内感染,所以姐妹们,手痒的时候看看钱包——修脸的钱都够买支新口红了!
关于战痘的时间节点,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很多人二十出头疯狂长痘,到了三十岁突然消停了,其实这是荷尔蒙玩的套路,青春期雄激素飙升刺激皮脂腺发育,等到年龄上来激素水平稳定了,油脂分泌自然就减少,不过也有倒霉蛋成年后还在长痘,这种叫"迟发型痤疮",多半和压力、作息有关。
最近刷到个网红祛痘食谱,说喝绿豆汤吃苦瓜就能治痘,作为曾经的食疗信徒,必须说实话:清淡饮食确实能减少油脂分泌,但光靠吃蔬菜就想祛痘,就好比给漏油的管道补胶水——治标不治本,真正有效的饮食调整应该是控制高糖高奶制品摄入,多吃富含锌和维生素B的食物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长痘位置居然和身体器官有关?网上盛传的"下巴痘对应内分泌"说法确实有中医依据,不过西医角度看,主要还是局部毛囊皮脂腺活跃度的问题,就像厨房油烟多的位置瓷砖更脏,T区出油多自然更容易爆痘。
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痘痘也没那么可怕了?其实只要找对方法,坚持规范治疗,大多数人的痤疮都能得到有效控制,记住别用手摸脸、定期换枕巾、卸妆要彻底这些小细节,说不定哪天醒来就会发现,镜子里的自己终于告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