疖子VS痤疮,搞懂这5点,别再乱挤乱涂药!

一归堂 2025-05-16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后背长的大红疙瘩是疖子还是痤疮?""脸上冒痘到底该擦红霉素还是阿达帕林?"看来不少人都被这两种皮肤问题搞得晕头转向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讲这对"孪生兄弟"的区别,看完这篇保准你能精准识别!

【第一眼鉴别法】 疖子就像皮肤里埋了颗"定时炸弹",刚冒出来时是个硬邦邦的红肿包,按下去钻心地疼,它最爱扎堆在脖子后、屁股蛋、腰两侧这些容易摩擦的位置,个头能长到硬币甚至乒乓球大小,严重时还会破溃流脓。

痤疮则是此起彼伏的"小部队作战",额头、下巴、鼻翼这些T区高发区,初期是冒着油光的小白尖(白头粉刺),氧化后变成黑头,发炎了才会红肿疼痛,像草莓鼻上的小黑点、月经前冒的红肿痘都属于痤疮家族。

【病因大揭秘】 疖子是细菌搞的鬼!金黄色葡萄球菌从破损的皮肤钻进去,在毛囊深处开派对,特别爱找免疫力差、爱出汗、卫生习惯不好的人下手,比如健身后不擦汗、夏天穿紧身裤闷着,都容易中招。

痤疮更像是青春期激素紊乱引发的"交通堵塞",雄激素飙升导致皮脂腺疯狂出油,脱落的角质细胞堵住毛孔,痤疮丙酸杆菌在里面兴风作浪,熬夜党、油炸食品爱好者、压力大的上班族都是高危人群。

【危险信号要警惕】 摸到硬块超过3天还不冒白头,周围皮肤烫得像火烧——这可能是疖子在蓄势待发,要是挤破后流出黄白色脓液,还带着血丝,八成是把细菌感染扩散了。

痤疮最要命的是同一位置反复长,特别是那种按下软软的、一碰就痛的大囊肿,属于重度痤疮,很容易留下火山坑样的痘坑,还有种闭合性粉刺,摸起来疙疙瘩瘩,在阳光下侧脸看会看到一片小颗粒。

【处理方式差异大】 长疖子千万别手贱!早期可以用鱼石脂软膏催熟,配合夫西地酸乳膏消炎,要是已经化脓,必须去医院切开引流,记住千万不敢自己挤,搞不好会把细菌挤进血液引发败血症!

对付痤疮讲究"分层打击":轻度白头粉刺用2%水杨酸点涂;红肿痘痘得上过氧苯甲酰;顽固囊肿就得找医生开维A酸类药物,重点是建立"早预防-早治疗"意识,定期用酸类护肤品疏通毛孔。

【日常防护重点】 防疖子记住三个字:洁、松、干,运动后勤洗澡换衣,内裤选纯棉透气款,肥胖人士要注意颈背部清洁,糖尿病患者更要警惕,高血糖环境特别受细菌青睐。

战痘族要当"控油大师":每天用氨基酸洁面洗两次脸,出油多的时候用吸油纸轻轻按压,枕头套每周换洗,美发用品别碰到脸颊,最重要的是管住嘴,奶茶火锅辣条虽香,但爆痘时真不能贪嘴。

最后说个很多人踩过的雷区:明明长的是疖子,偏要用祛痘药膏猛刷酸,结果越刺激越严重;明明是痤疮,却当疖子贴膏药"捂"着,导致毛孔堵得更死,所以准确识别真的很重要!如果自己拿不准,赶紧去找皮肤科医生,别把小毛病拖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