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手机总看到有人把脸上的小疙瘩叫"爆痘",去医院又被医生说"痤疮严重",搞得人一头雾水,其实这些皮肤问题就像亲戚关系,看着像却又各有各的门道,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,把这三兄弟掰扯清楚!
【从菜市场比喻说起】 老张家有三个儿子,大哥叫痤疮(医学名),二弟叫青春痘(俗称),三弟叫粉刺(具体症状),这哥仨的关系就像西红柿、番茄、圣女果,本质上都是同科物种,但长相性格各有特点,搞懂这个关系,下次和皮肤科医生交流就不露怯了。
先给"痤疮"正名 这个听起来文绉绉的词其实是专业术语,相当于皮肤问题的"大家族",但凡脸上出现红肿痘痘、白头黑头、脓包结节,都能往这个筐里装,这就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,青春期爱凑热闹,所以才有"青春"俩字挂名。
"青春痘"到底是个啥? 别看名字带"青春",现在30+的人长痘照样能叫这名字,它其实就是老百姓的土叫法,专指那些红肿痛的炎性痘痘,不过别得意太早,25岁后还冒这种痘,八成是作息紊乱导致的内分泌失调。
让人迷惑的"粉刺" 这才是最会伪装的崽!分为白头粉刺(闭口)和黑头粉刺(开放性),看起来就是颗颗小颗粒,很多人以为这只是皮肤脏,其实人家是角质堆积形成的微型火山,随时可能喷发成红肿痘痘。
【重点来了:怎么区分它们?】
看长相:
- 粉刺:皮肤色的小凸起,摸起来硌手但不红不肿
- 青春痘:自带红肿特效,碰着还有明显痛感
- 痤疮:这是个统称,就像说"水果"包括苹果香蕉
论出身:
- 粉刺是毛孔堵塞的初级阶段
- 青春痘是炎症升级版
- 痤疮则是整个发展过程的总称
搞事情程度: 黑头白头→丘疹型痘痘→脓包结节→囊肿瘢痕,这进化链就像游戏闯关,越往后越难对付,很多姐妹以为挤掉小白尖就完事,殊不知这是在给炎症大军开城门!
【日常护理避坑指南】 说个扎心的真相:90%的皮肤问题都源于错误洗脸!那些用肥皂猛搓的、冷热水交替敷脸的、天天撕拉面膜的,都是在给毛孔添堵,正确姿势应该是: ① 温水洗脸不超过1分钟 ② 氨基酸洁面产品揉出泡再上脸 ③ 油皮每周2次泥膜(避开敏感期) ④ 防晒一年四季不能停
【救命药方实录】 轻度闭口:水杨酸棉片局部点涂(注意建立耐受) 红肿痛痘:含辛酰水杨酸的产品急救 反复爆痘:乖乖去看医生开维A酸类药物 药膏不是抹墙腻子,点对位置就行,全脸涂抹等于自我毁灭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真正健康的皮肤也会长粉刺,这是毛孔正常的代谢产物,与其纠结彻底消灭,不如学会和它和平共处,毕竟咱们对抗的是失控的油脂分泌和作死的作息习惯,可不是皮肤本身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