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朋友跟小编吐槽说做完中药按摩后发现出血了,吓得赶紧跑医院,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,但很多人因为不懂原理而过度紧张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,遇到该怎么处理,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发生。
为什么会出血?先看这三个常见原因 老张上个月去做肩颈推拿,师傅给他用了艾草精油配合刮痧,第二天发现后背有血珠渗出,吓得他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,其实像他这种情况,多半和下面三个因素有关:
-
手法过重导致毛细血管破裂 很多按摩店为了追求"见效快",会用非常大的力道按压穴位,特别是肩颈、腰骶这些血管丰富的部位,稍不注意就可能把毛细血管按爆了,就像用力捏西红柿,表皮没破但里面已经渗汁了。
-
特殊穴位刺激反应 中医里有36个危险穴位,比如肩井穴、缺盆穴等,这些地方靠近动脉或重要脏器,如果按摩师手法不当,或者客人本身凝血功能较弱,就容易出现皮下出血,有位李女士在美容院做肾部保养时,因为强按肾俞穴,当场就紫了一大片。
-
药物渗透加强效果 有些中药油含有活血化瘀成分,比如红花、川芎、三七等,这类药油配合强力推拿,相当于给皮肤做了个"双重刺激",张大爷用自制辣椒膏抹颈椎,结果火辣辣地揉出一片红,就是典型例子。
出血后这样做最靠谱 王姐上周体验了某网红中药热敷套餐,腹部敷着当归包来回推拿,当晚发现肚脐周围有血迹,她按照以下步骤处理,三天就好了:
第一步:立即冷敷止血 用冰袋裹毛巾敷15分钟,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,注意别直接拿冰块怼皮肤,小心冻伤,要是没有冰袋,用冷藏的罐装饮料代替也行。
第二步:清洁消毒伤口 用温水冲洗干净,棉签蘸碘伏轻轻擦拭,千万别用酒精,那酸爽试过的都知道,如果有持续渗血,贴个无菌纱布。
第三步:观察出血特征 少量血点(直径小于1厘米)且很快凝固属正常现象,要是形成大片淤青或者血流不止,赶紧去医院,刘叔就是因为按摩后血止不住,结果查出血小板偏低。
这四种情况必须看医生 别看出血看着吓人,多数时候在家处理就行,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,千万别硬扛:
-
出血量像来月经那么多 小陈做完足疗发现脚底往外冒血,五分钟湿透袜子,这种明显不正常,要警惕凝血功能障碍。
-
伴随剧烈疼痛或头晕 赵阿姨按完涌泉穴后,脚底又肿又痛还发麻,这是伤到神经血管的信号。
-
反复出血超过三天 有个小伙子连续三次推拿都紫一块,后来查出来是血友病携带者,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全面检查。
-
特殊部位出血 眼周、太阳穴、胸口这些地方出血要格外小心,去年有新闻说姑娘美瞳线出血导致角膜炎,就是前车之鉴。
预防出血的五大秘诀 想避免按摩见血,记住这几个口诀:
选正规机构:有医师资格证的地方更安全,那些挂着"祖传秘方"灯箱的小作坊要慎去,查看墙上有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,这是保命符。
提前告知身体状况:月经前后、吃抗凝药(如阿司匹林)、糖尿病人都要特别说明,就像去理发店染发要皮试一样,安全第一。
控制按摩力度:觉得疼就喊停,真正的好师傅会问你"这个力度可以吗",那种咬牙硬撑的很容易受伤,毕竟咱们是来放松的不是受刑的。
避开危险时段:吃饱饭、熬夜后、喝醉酒这三类状态千万别按摩,邻居王哥喝完大酒去按腰椎,吐得按摩床都是,场面一度很尴尬。
合理使用药油:过敏体质要先试敏,孕妇禁用藏红花、麝香类精油,可以用基础的橄榄油替代,虽然效果差点但安全。
中医怎么看这事 从经络角度讲,异常出血可能是气不摄血或血热妄行,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里提到:"衄家不可发汗",就是说经常出血的人要谨慎做剧烈运动,现在很多养生馆打着"排毒"旗号,过度追求出痧出血,其实是违背中医适度原则的。
小编建议初次尝试中药按摩的朋友,先从小剂量、低强度开始,就像喝中药要循序渐进,按摩也要给身体适应期,如果多次出现异常出血,最好去医院做个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,排除潜在疾病。
最后提醒一句:正规的中医推拿很少会出血,那些故意制造"排毒出血"效果的店铺,往往存在操作风险,咱们养生是为了健康,别为了追求立竿见影而伤了自己,遇到问题冷静处理,该就医时就就医,这才是对自己负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