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一热,不少人身上开始冒疖子、长脓包,去医院吧排队两小时,开点抗生素吃着心慌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对付脓毒的绝招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药柜里的"排脓特种兵"。
【第一味:金银花——疮疡圣手】 说起排脓,金银花绝对是当仁不让的头号选手,这个在凉茶铺子里常见的身影,可是外科圣书《外科正宗》里的常客,记得去年隔壁王婶脖子上长了个鸡蛋大的疖子,又红又烫,西医说要切开引流,她硬是用金银花煮水天天擦洗,配合着喝金银花露,愣是把脓憋回去了,这花儿看着柔弱,却是实打实的"战痘英雄",专治各种红肿热痛的疮疡肿毒。
【第二味:黄芪——扶正祛邪高手】 千万别以为黄芪只能补气,它可是中医眼里的"排脓助攻神器",老张头年轻时干农活被铁锹划伤小腿,烂了个巴掌大的伤口总流黄水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重用黄芪,说这叫"托毒外出",果然吃了半个月,烂肉里裹着的脓头自己冒出来了,新肉跟着就长出来,这种黄色的补药就像给身体请了个保洁阿姨,专门收拾溃烂的"卫生死角"。
【第三味:白芷——鼻窦炎克星】 脸上长痘挤破了感染,鼻子里老是有黄鼻涕?白芷泡酒擦一擦,第二天就见效,这味带着清香的白色药材最擅长往孔窍里钻,鼻窦炎攒的脓、额头粉刺挤出来的白尖,遇上它就像个吸尘器,我表弟青春期满脸痤疮,用白芷粉混蜂蜜敷脸,那些冒白头的痘痘就像被戳破的气球,脓液自动溜出来,还不留疤。
【第四味:皂角刺——穿甲弹先锋】 要是碰上那种按着硬邦邦、摸起来像石头的"闷头痘",就得搬出皂角刺这个"爆破专家",这浑身带刺的家伙就像个微型挖掘机,能把深藏在皮肉里的顽固脓根挖出来,村里有个屠夫被猪蹄骨划伤手掌,肿得跟馒头似的,老中医开了皂角刺煮醋泡手,三天就看着黑血脓水往外渗,疼是疼了点,但毒排干净了才好彻底。
【第五味:败酱草——肠道清道夫】 肚子疼得像刀绞,上厕所发现大便带黏液脓血?这可能是肠道在求救,败酱草听着难听,却是治肠痈的圣药,古代人闹肚子拉脓血,就是拿这草煮水喝,现代医学说的阑尾炎、肠炎,很多都是体内湿热酿脓,这时候抓一把败酱草煮红糖水,喝下去就像给肠道做了次大扫除。
这些排脓中药各有绝活,但使用时也有门道,急性炎症期可以用鲜药外敷,像金银花捣碎敷痘痘,白芷泡酒擦鼻子,慢性反复发作的,就要配伍着内服,比如黄芪配当归炖汤补气血,不过要提醒一句,高烧不退、脓液发臭的情况还得赶紧上医院,别把这些宝贝当成万能药,毕竟中药讲究辨证,用对了是仙丹,用错了可就成了"毒药",下次身上再鼓包冒脓,别急着挤,翻翻家里的药柜,说不定就有能解决问题的祖传秘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