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那个谁,你说长痘痘能不能晒太阳啊?"闺蜜小敏突然凑过来问我,手里还端着一杯冰美式,这问题可把我难住了,毕竟朋友圈里天天有人晒日光浴打卡,祛痘博主却总说要严格防晒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让人头秃的世纪谜题。
太阳公公可不是背锅侠
前阵子刷某宝时看到个奇葩产品——"紫外线祛痘仪",号称每天照十五分钟就能消灭痤疮,当时我就在评论区笑出猪叫,这不就是21世纪的拔火罐吗?其实阳光里的紫外线确实有杀菌作用,医院里用的光动力疗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,但你以为搬个小板凳坐楼顶就能复制医疗舱?太天真了!
记得去年去三亚出差,同行的摄影师老王满脸痘印,愣是顶着大太阳在沙滩上拍比基尼美女,结果第三天整个脸肿成猪头,去医院一看——重度晒伤引发的毛囊炎,所以说晒太阳这事吧,就像吃重庆火锅,适量能爽到飞起,贪杯绝对让你哭爹喊娘。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日光误会
我表姐当年听信偏方,每天正午十二点趴办公室窗台晒后背,说是要"以阳攻痘",结果痘痘没消不说,晒出了三十多个黑斑,现在出门都得涂三层粉底,最搞笑的是她男朋友,跟着一起晒结果晒成了非洲酋长,俩人出门像黑白配饼干组合。
皮肤科张主任有次偷偷和我说,每次换季都有大批患者抱着防晒霜来问:"医生我这痘到底是晒出来的还是憋出来的?"其实啊,太阳只是背锅侠,真正元凶是皮脂腺开派对狂欢,不过话说回来,早上九点的晨光确实能让皮肤合成维生素D,这货可是调节油脂分泌的隐形管家。
晒太阳的正确打开方式
要说最懂行的还得是美容院王姐,人家晒个太阳跟做仪式似的:必须是上午十点前的柔光,脸上涂着SPF30的防晒,戴着渔夫帽还要撑遮阳伞,晒够十分钟立马躲回空调房,她说这叫"光疗SPA",既能杀菌又不伤肤,听起来是不是比实验室搞科研还严谨?
我试过严格按照这个流程操作,别说还真有点效果,原本红肿的大痘痘三天就瘪下去,而且不留黑印,但千万记住别学楼下烧烤摊的阿强,中午十二点脱了上衣在篮球场暴晒,那场面简直像铁板烧五花肉,看完我都替他疼。
防晒界的爱恨情仇
说到防晒很多人就头大,特别是油皮星人,我之前用过某大牌防晒霜,好家伙抹完直接变猪刚鬣,毛孔都要喘不过气,后来发现物理防晒才是真香——那种带防晒指数的棒球帽,配上黑色口罩,走路上像恐怖分子但确实管用。
不过最近被种草了个新玩意:含氧化锌的物理防晒霜,质地水润得像乳液,关键是不会闷痘,有次忘涂去打球,当天晚上立刻爆出三颗白头痘,这对比实验做得我心服口服,所以说防晒不是防太阳,是防皮肤老化加速度啊!
特殊人群的晒太阳哲学
有个高中弟跟我说他满脸痘不敢见人,大夏天还裹着围巾上学,我差点笑岔气,但也理解这种焦虑,其实轻度痤疮真不用当吸血鬼,每天清晨散步二十分钟,晒晒手腕脚踝就行,重点是把枕头套换成纯棉的,每周洗两次,这比啥偏方都管用。
孕妇群体就更要谨慎了,我嫂子怀孕时爆痘,听说芦荟胶能祛痘,结果过敏烂脸,后来改用婴儿专用物理防晒,早晚各晒五分钟,配合喝豆浆补钙,居然平安度过孕期,所以说特殊情况千万别硬扛,该看医生就看医生。
现在回头看看,晒太阳这事儿哪有那么玄乎?关键在把握度,就像吃辣椒减肥一样,适当吃点能促进代谢,顿顿拿辣椒拌饭肯定要胃穿孔,下次再看见有人纠结要不要晒太阳,就把这篇干货甩过去,对了,记得晒后及时补水,敷个温和的芦荟胶,这可比转发锦鲤实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