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医院看痤疮好吗?亲身经历告诉你值不值!

一归堂 2025-05-1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开篇碎碎念

脸上长痘这事儿,简直比天气预报还难琢磨!今天冒一颗,明天窜一片,手贱挤了留疤,不挤又憋得慌,这些年试遍了药膏、医美、偏方,最近听说中医调痤疮"治本",但心里总犯嘀咕:中医医院看痤疮真有那么神?会不会又是智商税?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,用大白话扒一扒中医战"痘"那些事儿。


中医眼里的痤疮:不只是"面子问题"

第一次挂中医皮肤科的号,大夫还没看我的脸,先问了一堆"奇怪"的问题:"月经准不准?""熬夜多不多?""爱吃甜辣吗?"当时我心里还翻白眼:这跟痘痘有啥关系?结果老中医一句话点醒我:"脸上长的痘,根子在身子里。"

原来中医把痤疮分成好几类:

  • 肺火旺型:额头密密麻麻小疙瘩,像撒了一层芝麻(多见于熬夜党)
  • 脾胃湿热型:下巴反复长脓包,上厕所总黏马桶(奶茶炸鸡爱好者注意)
  • 肝郁气滞型:脸颊两侧闷着大硬块,生理期前疯狂冒(压力大的打工人)

去年我下巴总长那种按着疼的硬痘,西医开了抗生素药膏,用着管用,停了又长,后来中医诊断是"脾胃运化差+宫寒",开了7天中药,喝完确实感觉肚子没那么胀了,痘痘也没之前疯长,不过要说立竿见影?还真没西药快。


中医治痤疮的"三板斧"

在中医院折腾了半年,发现他们对付痘痘主要靠这三招:

中药内服:苦到怀疑人生
别指望喝出什么玫瑰味养生茶!我喝过最夸张的方子含黄连、金银花、土茯苓,那味道简直像在嘴里开了个中药铺,但不得不说,连续喝两周,舌苔厚腻的情况确实改善了,现在学聪明了,让医生把苦药集中在早晚两次喝,中间穿插陈皮山楂水救救嘴。

外用"神秘武器":告别激素脸
中医院自制的祛痘膏真的惊艳到我!黄色的药膏抹上去凉凉的,主要成分是黄柏、大黄、冰片,不像西药软膏那样刺激脱皮,有次爆痘期涂了这个,第二天红肿居然消下去大半,关键是不会让皮肤变薄,不过这玩意儿有个bug——自带中药味,出门得做好心理建设。

针灸/拔罐:痛并快乐着
第一次扎针紧张得手心冒汗,结果医师在我后背扎了十几针,重点关照"肺俞穴""脾俞穴",最酸爽的是刺血拔罐,看着护士拿针挑破痘痘挤脓血,爽感堪比挤牙膏!做完当天皮肤确实透亮了,但那画面至今想起来头皮发麻。


中医VS西医:到底选哪个?

讲真,中西医各有绝活,关键看你啥情况:

急救场景 长期调理 皮肤状态
西医猛药更适合(如夫西地酸点涂) 中医慢慢调体质更稳当 西医可能让脸皮越来越薄
吃中药反而可能爆痘排毒 停用西药易复发 中医治好后不易反复长

我闺蜜就是个反面教材:看到我喝中药有效,她直接抄方子去买中成药,结果越喝痘越多,后来才明白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同是痤疮,有人需要清热,有人得祛湿,抄作业根本行不通。


避坑指南:这样看中医才有效

踩过不少雷后总结出几条血泪经验:

① 认准"皮肤病专科医院"
普通中医院的皮肤科医生水平参差不齐,优先选挂着"XX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"招牌的,这类医院常有国家级名老中医坐诊,我跟着主任医师看病时,旁边实习医生边记录边感叹:"原来痤疮还能这么分型!"

② 坚持三个月起步
别想喝两周中药就彻底断根,我调到第三个月才感受到体质变化,现在偶尔熬夜吃辣,顶多冒一两颗,不像以前此起彼伏。

③ 忌口比吃药更重要
医生说得直白:"一边喝着清热药,一边撸串喝冰饮,神仙也救不了你。"我现在看到奶茶自动换算成脸上的痘,火锅必点鸳鸯锅,辣椒只敢蘸一点点。

④ 警惕"祖传秘方"骗局
网上买的什么祛痘胶囊、古法药膏,成分不明还死贵,正规医院开的药至少能保证安全,我在中医院买的一大盒祛痘面膜才几十块,查成分就是绿豆蜂蜜提取物。


真实账单:看中医要花多少钱?

以我在广某知名中医院的经历为例:

  • 专家挂号费:50元(医保报销后自付15)
  • 7服中药:280元左右(含代煎快递费)
  • 院内制剂(祛痘膏+面膜):150元/月
  • 每周针灸:120元/次(选普通号便宜一半)

算下来每月花费600-800元,比做光子嫩肤便宜多了,不过学生党可以蹭医保,我刷完大学生医保卡,自己只掏不到一半。


结尾唠叨

说到底,中医不是玄学,但也不是万能灵药,如果你的痘痘已经发展到囊肿结节,该打针照光还是得西医处理;如果是常年反复的长痘,真可以试试中医调理体质,最重要的是别懒!我现在已经养成每天11点睡、晨起喝温水、随身带保湿喷雾的习惯,虽然偶尔还是会冒痘,但整个人的状态确实比前几年好太多。

最后说句扎心的:与其纠结去哪治痘,不如先改掉抠痘的毛病!手上细菌那么多,抠一个留疤,十个遮瑕膏都盖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