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看见朋友圈有人讨论疟疾的事儿,特别是出国旅游回来的朋友都在问:"被蚊子咬了会不会得疟疾啊?"要我说啊,咱们老祖宗对付疟疾可是有真功夫的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古籍里的抗疟中药方子,保准让你大开眼界!
说起疟疾这磨人的小妖精,古代叫它"瘴气""打摆子",发作起来冷得盖三床被子还哆嗦,热得又像火烤一样冒虚汗,咱们医圣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里就写过:"阴气孤绝,阳气暴起,寒多热少......"说白了就是寒热往来折腾人,老中医们经过几千年试错,还真琢磨出几套对症下药的绝招。
先说说最有名的截疟七宝饮,这方子听着霸气吧?其实都是些常见的草药:常山、草果、槟榔、厚朴、青皮、陈皮、甘草,老辈人都知道,常山是抗疟大将,不过这味药有点小脾气,空腹吃容易恶心,以前村里老人会加块生姜同煎,既能镇住常山的烈性,又能暖胃止呕,现在药店卖的复方常山片,其实就是这个古方改良来的。
要说最传奇的还得数青蒿,这不起眼的野草可救了不少人命,当年屠呦呦院士就是从东晋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里找到灵感,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素才拿下诺贝尔奖的,现在市面上的青蒿琥酯片,本质上还是那个晒干揉碎泡酒的土方法升级版,不过要提醒一句,新鲜青蒿直接煮水效果打折扣,必须得趁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摘,晾干后才能激发药效。
南方潮湿地区流传着个验方叫何人饮,听着怪吓人的,其实就是何首乌配人参,这组合看着奇怪却暗藏玄机,何首乌补肝肾,人参扶正气,专治那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疟疾,老中医常说"疟久必虚",这时候就得边抗疟边进补,就像打仗时后方粮草得跟上。
现在有些养生博主推荐单喝黄花蒿煮水,这其实是个误区,黄花蒿和青蒿虽然长得像表兄弟,抗疟成分含量差老远了,就好比同样姓张,张飞和张良本事可不一样,真想用草药抗疟,建议到正规中医院开方子,别自己瞎折腾。
前阵子邻居家小伙从非洲回来发烧,医院确诊恶性疟疾,老中医给开的方子里用了鸦胆子,这玩意儿外壳像核桃,里面种子毒得很,必须用桂圆肉包着吞,结果三天就不烧了,把西医大夫都惊着了,不过这药现在很难买,国家管制的毒药目录里有它,可见劲有多大。
说到预防,古人比我们还会玩,端午节挂艾草不只是驱邪,艾叶烟熏能防蚊虫叮咬,间接降低疟疾风险,云贵川地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,装着丁香、苍术、石菖蒲, smell清香还能驱虫,去年我去云南采风,当地老乡还教我用柚子皮晒干煮水,说是能解暑祛湿,想来也是抗疟的土办法。
现在有些保健品打着"抗疟"旗号卖石斛、灵芝,咱得擦亮眼,这些药材确实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,但单独抗疟可不够给力,就像打篮球,光有个好后卫不行,得五个位置配合默契,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单枪匹马难成气候。
最后唠叨一句,中药抗疟不是万能灵药,轻症初期试试无妨,高烧不退千万别硬扛,记得十年前有个驴友在东南亚染疟疾,非得喝什么"祖传秘方",结果耽误治疗引发脑疟,差点没救回来,咱们既要相信传统智慧,更要相信现代医学,该去医院打针就老老实实去,这才是对自己负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