脸上长痘别乱治!痤疮和青春豆这5大区别,90%的人都分不清

一归堂 2025-05-16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哎你脸上怎么突然爆痘了?""这哪是痘痘啊,明明是痤疮!"类似的对话是不是经常发生?很多朋友包括以前的我,都把脸上的"颗粒"统称为"青春痘",直到去医院皮肤科被医生纠正才知道,原来痤疮和青春豆根本不是一个概念!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"同名不同命"的皮肤问题,搞清楚它们的区别才能对症下药。

别再说"青春豆"了!先搞懂基础概念

记得第一次认真查资料时才发现,"痤疮"是正儿八经的医学名词,而我们常说的"青春痘"其实是民间俗称,就像"感冒"和"上呼吸道感染"的区别,前者是笼统说法,后者是专业术语,但要注意,医生嘴里的"痤疮"可比我们理解的"青春痘"范围大得多。

我表姐是医美护士,她告诉我痤疮其实是个"大家族":黑头白头属于轻度痤疮,炎性红肿痘痘算中度,那种摸起来硬邦邦的结节囊肿就是重度痤疮了,而大家口中的"青春豆",严格来说应该叫"寻常痤疮",特指青春期常见的炎症性痘痘,所有"青春豆"都是痤疮,但痤疮不一定都是"青春豆"。

揭开五大核心差异,别再混淆了!

  1. 发病年龄不同
    老一辈总说"青春期过了自然就好",这话对"青春豆"来说没错,门诊数据显示,85%的寻常痤疮(也就是青春豆)患者集中在12-25岁,但痤疮可没那么安分,3岁后长的"成人痘"、生理期爆发的痘痘、甚至婴幼儿的新生儿痤疮,都属于痤疮范畴,我朋友小雅35岁突然全脸爆痘,检查发现竟是多囊卵巢引发的痤疮。

  2. 长相特征有讲究
    仔细观察会发现,青春豆多是红肿痛的炎性丘疹,集中在T区和下巴,而痤疮家族还有闭口粉刺(皮肤色小凸起)、结节囊肿(摸起来像硬块)、脓疱(带白尖)等形态,我同事阿凯常年眉心长那种按压痛的大硬包,皮肤科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囊肿型痤疮,和普通青春豆完全两码事。

  3. 背后凶手不一样
    青春豆主要祸首是青春期雄激素飙升,导致皮脂腺疯狂分泌,但痤疮的诱因复杂得多:加班熬夜导致的内分泌紊乱、卸妆不彻底引发的毛囊堵塞、爱吃高糖奶茶引起的胰岛素抵抗、甚至枕头巾不干净都会中招,公司设计部的小美因为每天喝三杯奶茶,25岁就长满了脓疱型痤疮。

  4. 治疗方案天差地别
    对付青春豆,医生通常会开维A酸乳膏搭配过氧苯甲酰,配合调整作息就能见效,但如果是严重的结节囊肿型痤疮,可能需要口服异维A酸甚至激光治疗,我表弟高考前满脸囊肿,医生直接开了三个月的抗生素疗程,还特别强调不能挤,否则会留疤。

  5. 潜伏周期藏玄机
    普通青春豆从冒白头到消退大概5-7天,但某些类型的痤疮特别顽固,特别是那些摸起来疼的硬块,表面看不出异常,但在皮肤深处已经发炎两周了,我堂姐额头的囊肿痤疮反复同一位置发作,最后发现是护肤品中的某成分致敏。

这些坑你踩过吗?祛痘常见误区

  1. 手贱党必看
    不管是哪种痘痘,挤破都可能导致感染扩散,我室友当年挤了颗三角区的痘痘,结果引发面部蜂窝织炎住院,现在鼻梁还留着疤。

  2. 刷酸不是万能钥匙
    水杨酸对闭口有效,但炎性痘痘刷酸反而加重,公司行政姐姐听信网红推荐频繁刷酸,结果脸颊大片脱皮,痘痘越冒越多。

  3. 避孕药治痘有讲究
    短效避孕药确实能调节激素治痘,但只针对女性雄激素过高的情况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乱吃药可能影响生育功能。

日常防护这样做,远离痘痘困扰

  1. 洗脸水温控制
    32℃左右的温水最合适,太烫会破坏皮脂膜,太冷洗不干净油脂,建议用氨基酸洁面,洗完脸用一次性洗脸巾擦干。

  2. 防晒真的很重要
    紫外线会加重炎症,选择物理防晒霜更安全,我基友夏天偷懒不防晒,痘印直接变成黑褐色,半年都没消下去。

  3. 饮食黑名单记住
    高GI食物(奶茶、蛋糕)、乳制品、油炸食品都要少吃,可以尝试补充锌元素(生蚝、坚果)和维生素B族。

  4. 枕套毛巾勤更换
    螨虫和细菌最喜欢躲在织物里,建议每周换洗枕套,毛巾用完及时晾晒,油性皮肤可以备条专用擦脸巾。

其实长痘真不用太焦虑,我认识的皮肤科医生都说,只要不乱折腾,90%的痤疮都能治好,关键是要分清类型,该就医时别自己瞎试偏方,毕竟脸只有一张,留疤后悔都来不及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