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里的托盘子果实,从野果到养生圣品的千年蜕变

一归堂 2025-04-24 科普健康 1608 0
A⁺AA⁻

"姐,你看这山上红彤彤的小果子,老一辈都说是治嗓子疼的良药。"小时候跟着姐姐采药,总见她往竹篓里捡这些长在灌木丛里的野果,那时候不知道,这些被乡亲们叫做"托盘子"的小家伙,竟是本草纲目里记载的中药瑰宝。

藏在山野里的中药密码

在浙西山区长大的孩子,对"托盘子"再熟悉不过,每年芒种前后,山坡上就会冒出成片的绿藤,挂着灯笼似的红果子,老人们教我们辨认:叶子像手掌一样托着果实,故称"托盘";成熟后酸甜可口,却是治疗咽喉肿痛的妙药。

《本草拾遗》里记载:"蓬蘽,味酸平,主安五脏,益精气,久服轻身延年。"古人早发现这种野果的药用价值,现在中药房里见到的覆盆子,其实就是经过驯化的"托盘子"近亲,那些晒干的褐色小果,泡开水后会泛起淡淡的草木香。

药食同源的双重身份

前年邻居王婶嗓子哑了半个月,西医打针吃药都不见效,我翻出奶奶留下的老药方,用托盘子果实炖冰糖,没想到连着喝三天,王婶的嗓音又清亮起来,这种民间验方在山区流传了百年,靠的就是果实里丰富的鞣花酸和维生素。

现在的养生茶市场也盯上了它,某次在茶博会尝到款"清咽果茶",冲泡后汤色琥珀,入口甘醇,老板神秘地说秘方里加了野生托盘子,"比金银花便宜,效果却不打折扣",果然,电商平台搜索"咽喉茶",带托盘子成分的产品月销过万。

实验室里的古老智慧

去年参观中医药大学实验室,看到研究员正在提取托盘子中的活性成分,仪器显示其抗氧化物质含量是蓝莓的1.5倍,特别是对抗自由基的栎精含量惊人,这解释了为什么山区长寿老人常吃这种野果,眼睛格外明亮。

现代药理还发现它含有特殊多糖,能调节人体免疫力,疫情期间,有中成药厂紧急研发的"扶正祛疫"冲剂,就特意添加了托盘子提取物,不过专家提醒,新鲜果实性凉,体质虚寒者要慎用。

厨房里的百变精灵

别看它药用厉害,在厨房更是万能配角,老家有道"蜜渍托盘子",把八分熟的果实用蜂蜜腌渍,过年时拿出来招待客人,酸甜开胃,更有巧手的主妇拿来做成果酱,抹在铜锣烧上,比草莓酱别有风味。

最近抖音流行"中药奶茶",有店家把烘干的托盘子捣碎,混着桂花和陈皮煮茶底,我试过几次,冰凉的奶茶带着淡淡果香,据说能缓解久坐办公室的咽喉不适,不过要认准正规商家,市面上掺假的不少。

续写千年的本草故事

在云南药材市场,看见商贩把托盘子和枸杞、菊花混装,摊主笑着说:"现在年轻人熬夜凶,买去泡茶最合适。"确实,这种5元能买一大包的山野馈赠,比动辄上百的保健品亲民得多。

只是野生资源越来越稀少,上次回老家,发现小时候常见的果丛少了一大半,倒是有农户开始人工种植,用铁丝网架起藤蔓,施有机肥,虽然外形不如野生的饱满,但药效不打折扣,价格还实惠。

看着药铺柜台里的托盘子,总想起外婆晾晒果干的场景,这片承载着山林气息的果实,从《救荒本草》走到现代实验室,从野果篮走进养生茶盏,始终不变的是那份酸甜里的治愈力量,下次嗓子不舒服,不妨抓把红彤彤的小果子,煮壶老祖宗传下来的养生茶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