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熬夜赶稿脖子僵得像铁板,闺蜜推荐了个艾灸穴位的方法,没想到两片艾叶就能缓解酸痛,突然想起小时候看爷爷配药,那些摆在木匣子里的草根树皮,原来都是天然止痛高手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味老中医常用的"缓急止痛"中药,关键时候能救急!
【艾叶——女人一辈子的暖宫卫士】 说到温经散寒,艾叶绝对是C位选手,记得去年陪老妈去采艾草,她总念叨"七月半,八月半,采艾别嫌晚",晒干的艾叶揉碎敷在肚脐上,痛经时热敷半小时,那种从丹田升起的暖流比暖宝宝管用多了,不过新鲜艾叶别直接用,含挥发油容易灼伤皮肤,用前记得捣碎调蛋清。
【白芍——专治暴脾气的柔肝专家】 上个月项目答辩前紧张得胃抽筋,老中医开了白芍甘草汤,这白白胖胖的根茎看着温和,对付急性疼痛却有两把刷子,特别是肝气郁结导致的胁痛、头痛,配上炙甘草就像给神经装了个缓冲垫,熬药时加点玫瑰花,酸酸甜甜像喝花茶,连着喝三天,烦躁冒火的感觉真能消下去。
【延胡索——行走的止痛开关】 有次拍短视频扭到腰,摄像大哥掏出个小纸包:"这是祖传跌打粉",后来才知道主角就是延胡索,碾成细末兑黄酒外敷,十分钟就不疼了,这味药最绝的是双向调节,不管是冷痛热痛都能应付,现在家里常备着胶囊,牙疼临时掐不住,吞两粒比按合谷穴见效快。
【川芎——头痛星人的救命仙草】 同事阿珍常年被偏头痛折磨,直到试了川芎炖鱼头,每周吃两次,现在她包里再也不备布洛芬,这带着特殊香气的川芎,特别擅长钻透脑袋里的"闷罐子",风寒头痛配白芷,风热头痛搭薄荷,就像给头部做了个深度SPA,不过孕妇千万别碰,活血力度堪比十全大补汤。
【姜黄——厨房里的天然抗炎药】 印度咖喱那抹金黄就是姜黄,别看它天天泡在调料柜里,消炎止痛本事可不小,上次爬山膝盖肿成馒头,外婆让我用姜黄粉调醋敷患处,凉飕飕的特别舒服,现在运动达人都拿它替代冰袋,混合芥末做成膏状,肌肉酸痛时涂上薄薄一层,效果比扶他林还持久。
这些中药虽然温和,但讲究"中病即止",就像老家瓦匠和泥,水多加面,面多加水,配伍剂量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,建议大家应急时先用经典验方,要是三天还不见效,赶紧找大夫望闻问切,毕竟每味药都有它的脾气,用对了是良药,用错了可能变毒药。
最后说个实用窍门:把这些药材缝成香囊随身带,艾叶驱寒,白芍安神,川芎醒脑,组合起来就是移动的养生站,当然最靠谱的还是养成规律作息,毕竟再好的止痛药,也治不了长期透支的身体,你家祖辈有没有独家止痛秘方?欢迎在评论区交流,说不定下一个民间偏方就出自你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