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!我脸上这些红疙瘩到底是痤疮还是青春痘啊?"闺蜜抓着手机冲进客厅,屏幕上是某度贴吧里五花八门的诊断建议,看着她鼻尖冒油的红肿痘痘,我忍不住笑出声:"姐妹,这都2023年了,还在纠结这个老掉牙的问题?"
被名字耽误的皮肤问题 要说现代人对皮肤的焦虑,"痤疮"和"青春痘"这对CP绝对功不可没,多少少男少女对着镜子挤痘痘时,都以为自己在对抗不可控的青春符号,殊不知皮肤科医生听到"青春痘"三个字,内心OS都是:"这锅青春不背"。
青春痘只是痤疮的俗称之一,就像"感冒"对应着医学上的上呼吸道感染,"青春痘"特指青春期高发的寻常痤疮,但现实往往比教科书精彩——25岁后突然爆发的"成人痘",哺乳期出现的"妊娠痤疮",甚至婴儿也会中招的"新生儿痤疮",都在证明这个皮肤问题根本不按年龄剧本走。
皮肤警局里的犯罪现场 想要搞懂两者区别,得先当一回皮肤侦探,想象我们的脸皮是座治安良好的城市,突然某天街头出现暴乱(炎症反应),这时候就要看闹事的是哪些人:
- 粉刺团伙:毛孔门口堵着的角质团,分为闭口(白头)和开口(黑头)两种
- 炎性马仔:发红肿痛的丘疹、脓疱
- 重度暴徒:结节囊肿,能把皮肤撑成月球表面
所谓"青春痘"通常指轻度痤疮,就像街头小混混打群架,而真正的痤疮案件可能是有组织犯罪,从粉刺前哨到囊肿大部队,整套作案流程环环相扣。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治疗误区 "喝中药排毒就能好""针清祛痘立竿见影",这些江湖传言害人不浅,表姐当年疯狂针清导致全脸感染,现在落下满脸痘印,其实轻度痤疮做好清洁防晒就能自愈,中度需要外用维A酸类药物,重度必须口服异维A酸,最坑的是把脂溢性皮炎、酒渣鼻当成痤疮治疗,简直是给错犯人戴手铐。
战"痘"十年的血泪经验 从14岁初现白头粉刺开始,我和这张脸斗争了整整十年,试过各种网红药膏,最后发现最有效的竟然是调整枕头高度(防止挤压加重炎症),真正改变肤质的是戒掉奶茶甜食,每天用氨基酸洁面泡按摩洗脸,周末用泥膜清理毛孔,最近发现个宝藏成分——壬二酸,对付红肿痘痘比某大牌精华还管用。
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痘 别以为过了18岁就安全了,现代生活简直就是痤疮培养皿,程序猿通宵加班爆痘,美食博主天天试吃长闭口,连健身教练补充蛋白粉都会闷痘,我同事因为长期戴头盔通勤,额头反复长痘,最后发现是头盔内衬材质过敏,所以说,成年人的痤疮更像是生活方式病。
皮肤科医生不会说的真相 上次陪闺蜜看诊,老教授直接戳破幻想:"你们涂的芦荟胶也就心理安慰作用",真正有效的方案往往是:白天用含锌防晒霜控油,晚上点涂过氧苯甲酰杀菌,每周2次水杨酸面膜疏通毛孔,重点是要坚持三个月以上,毕竟皮肤代谢周期就是28天。
现在回头看闺蜜的手机屏幕,那些"三天祛痘"的广告简直可笑,真正的抗痘之路哪有什么捷径,不过是认清自己的肤质,学会和皮肤和解,当你不再纠结这是痤疮还是青春痘,而是冷静分析爆痘原因时,或许才真正迈出了战痘的第一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