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哎呦这痘长得真烦人!"早上照镜子时,我第108次伸手摸脸上那颗红肿的痤疮,刚想下手挤掉,突然想起闺蜜血泪控诉的痘印故事,手指又缩了回来,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,每次长痘都陷入天人交战:挤还是不挤?今天咱们就来扒清楚这个世纪难题。
手贱党必看!挤痘的三大"死亡诱惑" 记得高中同桌小芳吗?她总爱用铅笔戳破笔帽上的青春痘,结果整张脸像被陨石砸过,其实我们迷恋挤痘时的爽快,背后藏着三个致命陷阱:
-
虚假成就感陷阱 看着白头粉刺被挤出来那刻,是不是特有征服感?就像拆包裹似的,总想看看里面装着啥,可你知道吗?挤破皮肤相当于撕开人体防护墙,细菌大军正在门外列队呢。
-
视觉假象迷惑 挤完后表面确实平整了,但皮下正上演灾难片,被破坏的毛囊就像地震后的危房,炎症因子疯狂外泄,原本3天能好的痘痘,硬是被拖成半个月的红斑。
-
心理补偿机制 压力大时特别想挤痘?这是身体在寻求发泄出口,就像咬指甲、揪头发一样,挤痘成了情绪宣泄方式,可惜代价是脸上的月球表面。
皮肤科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上周陪老妈看皮肤科时,老教授的一番话让我虎躯一震:"挤痘就像在伤口上撒孜然——越作妖越发炎!"他给我看了个吓人的对比图:同样大小的囊肿痘,挤过的变成碗口大的疤痕,没挤的消下去只留淡淡印记。
原来痤疮分级暗藏玄机:
- 闭口粉刺(没开口):挤=自掘坟墓
- 炎性红痘(充血期):挤=火上浇油
- 脓包痘痘(冒白头):这时候最危险,挤破可能引发蜂窝组织炎
- 结节囊肿(大硬块):挤?等着留坑吧!
那些年我们信过的偏方 大学宿舍流传着各种土方:用芦荟胶敷、涂牙膏、贴洋葱片...最拼的是室友拿酒精棉球消毒后挤,结果第二天半边脸肿成猪头,这些操作看似聪明,实则把皮肤当试验田,稍有不慎就毁容。
正确姿势:给痘痘办个"退休仪式" 不是说完全不能挤,关键要看时机和方法,北京协和医院李医生教我个土办法:
- 等痘痘自然成熟到"瓜熟蒂落"状态
- 用医用酒精浸泡过的粉刺针45度角轻压
- 挤前用热毛巾敷3分钟打开毛孔
- 挤后立刻涂抗生素药膏 三角区痘痘绝对禁区,这里血管直通大脑,搞不好要出人命的。
战痘不如防痘 我现在养成了个怪习惯:每天用指腹按摩下颌线,居然发现痘痘少长了,皮肤科医生说这是促进淋巴循环的好方法,还有几个省钱妙招:
- 枕头套每周换洗(螨虫最爱油田)
- 戒掉奶茶(高糖食物就是喂痘痘)
- 随身带吸油纸(油光满面等于给痤疮开party)
特殊时期的特殊对策 生理痘、熬夜痘各有脾气,经期长的痘痘千万别碰,这是激素波动引起的,硬挤会导致整个下巴爆痘,连肝三天的加班痘,其实是身体在报警,这时候更需要调整作息而不是暴力祛痘。
现在照镜子时,我还会在痘痘面前做个思想斗争,不过现在更多时候会选择贴上痘痘贴,虽然丑点,但至少不会留疤,毕竟脸只有一张,且挤且珍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