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腿上划了个口子两个月都好不利索""手术后伤口总是反复渗液",这些问题看得人真揪心,其实在中医看来,伤口久不愈合就像土地缺了养分,光靠外用消炎药可不够,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怎么从内而外调理。
伤口难愈的三大"隐形杀手" 咱们街坊常说"破皮不是病,发炎要人命",但很多人不知道,有些伤口拖成"老大难"都是有原因的,先说最常见的气虚型,这类人整天懒洋洋的,稍微动动就冒虚汗,伤口看着粉嘟嘟的却总长不出新肉,去年菜市场张阿姨被鱼刺扎了手指,换了三茬纱布都不好,后来发现是带娃累出气虚,喝了两周黄芪炖鸡就好了。
再就是湿热困脾的情况,这类人舌头苔厚得像毛绒地毯,伤口总带着黄黏糊糊的渗出液,我邻居王师傅工伤后伤口流脓,老中医给开了薏米红豆汤当茶喝,配合外敷马齿苋泥,半个月就结痂了,最麻烦的是血瘀体质,伤口周围青紫发黑,痛得晚上睡不着,建筑工地的老赵就是典型,后来每天冲服三七粉配热敷,硬是把黑疤一点点褪下去了。
祖传药方里的愈合密码 说到调理伤口,不得不提我们家传的"三黄生肌散",这方子用炒熟的山药打底,配上等量的黄芪、当归,再加点炒糯米,山药补脾像给土地施肥,黄芪通气活血,当归帮着造血生肌,糯米收敛防渗液,磨成细粉后撒在伤口上,刚结痂时有点痒是正常的,这是血肉在生长呢。
要是碰上糖尿病人的顽固溃疡,就得用"参芪地黄膏",西洋参片泡软剁碎,加上黄芪煮水熬成膏,最后拌上新鲜的猪脊髓,这方子滋阴又补气,特别适合那种干巴巴不长皮的伤口,记得十年前纺织厂刘大姐的褥疮,西医说要植皮,结果用这方子涂了一个多月,硬是长出红润的新肉。
厨房里的天然药箱 别以为中药方都得去药店抓,厨房里就有宝贝,鲫鱼汤就是个妙方,得选野生小鲫鱼,煎到两面金黄加水煮出白汤,连汤带肉一起吃,这汤特别养伤口,剖腹产的李嫂子月子里天天喝,刀口恢复得比旁人快多了,还有鸡蛋壳内侧那层膜,用香油泡三天,贴在口腔溃疡上能止痛生肌,这招救过多少被火锅烫出白点的吃货。
养护伤口的五大忌讳 老话说"病从口入",伤口没好全的时候更要管住嘴,羊肉海鲜这些发物千万不能碰,不然伤口会肿得像馒头,烟酒更是大忌,烟草里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,影响供血,还有人喜欢抠结痂,这习惯得改,搞不好会留疤,睡觉姿势也有讲究,压着伤口会影响血液循环,最好侧身睡,最后提醒爱干净的朋友,伤口没愈合前别急着洗澡,沾生水容易感染。
上个月修电动车被铁皮划伤的赵大哥,按我说的每天喝五红汤(红枣、红豆、红糖、枸杞、花生),伤口七天就结痂了,关键要把身体调成适合愈合的"土壤",气血足了,湿气少了,伤口自然就长得快,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建议先看舌苔辨虚实,实在拿不准还是找中医师把脉开方更稳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