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看见有人问"中药海藻是不是海带",看来真有挺多人分不清这俩,作为一个被中药铺老板科普过的养生爱好者,今天就带大家捋清楚这个知识点,毕竟搞错了药材,轻则影响药效,重则可能耽误治病啊!
【海里的亲戚但不同科】 先说结论:海藻不是海带,但都属于大海洋家族,就像人类有不同民族,海里的藻类也分不同门派,海带学名"海带目海带科",而中药里的海藻通常指马尾藻科植物,比如海蒿子、羊栖菜这些,它们都是褐藻门的远亲,但不是一个家庭的成员。
【长相差异肉眼可见】 去海鲜市场转转就明白了,海带是细细长长带"腰带"的深褐色带子,摸起来滑溜溜的,而中药房里的海藻多是蜷缩成团的墨绿色枝叶,泡发后像蓬松的海底森林,最明显的区别是海带表面有层白霜(甘露醇),海藻表面则是粘糊糊的藻胶。
【入药部位大有讲究】 老中医抓药时可不会搞混,海带主要用叶片部分,晒干后卷成卷,而海藻入药的是整个植物体,包括粗细不等的枝条,有意思的是,虽然海带也能入药,但《中国药典》里明确区分:昆布(包括海带)和海藻是两个独立药材。
【药性功效各有所长】 翻翻医书就知道差别了,海带性寒味甘,擅长化痰软坚,常用于甲状腺肿大,海藻同样能消痰散结,但多了个利水消肿的本事,水肿体质的人更适合,不过两者都含碘,甲亢患者要慎用,这点倒是相同的。
【厨房用法完全不同】 我家煮汤时深有体会,海带适合做凉拌、炖汤,比如经典的冬瓜海带汤,海藻则多用来煲药膳,比如搭配浙贝母炖瘦肉,不过现在有些新派菜谱会把海藻凉拌,但口感比海带脆得更明显,有点像海白菜。
【地域叫法暗藏玄机】 北方沿海管海带叫"宽海带",南方则把羊栖菜称为"鼠尾藻",最有趣的是浙江地区,药店里海藻常指亨氏马尾藻,而菜场卖的"海芥菜"其实是另一种海藻,买药材时千万要看清楚拉丁名,别光听俗名。
【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】 科学家用仪器检测发现,海带的碘含量确实比海藻高,但海藻富含独特的藻朊酸,现在有些保健品把海藻提取物吹得神乎其神,其实传统用法还是最靠谱的,就像人参再好,也不能当萝卜天天吃不是?
【代用讲究大有门道】 实在买不到海藻时,老药师会说可以应急用昆布代替,但海带绝对不能乱凑数,因为海藻处方里往往需要它的黏液质来调和药性,这恰是海带不具备的特性,就像不能用白糖代替蜂蜜腌柠檬,道理相通。
【储存方式天差地别】 家里存过就知道区别了,海带要密封防潮,否则会变黏发霉,海藻反而需要透气存放,隔段时间还得拿出来晒晒海风味,要是把两者储存方式搞反了,不出半个月准坏给你看。
说到底,中药里的海藻和海带就像表亲关系,模样有几分相似,脾气秉性却大不同,下次抓药时记得睁大眼睛,别让"海带冒充海藻"的乌龙发生在自己手里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药方,每个字都是千年验证的智慧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