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张大夫,我这鼓包都十年了,开刀怕伤身,您看有没有办法?"上周坐诊时,72岁的王大爷捂着肚子进来,裤腰处明显鼓着个包,像这种老年疝气患者,我每年都会碰到上百例,其实中医调理这类病症很有门道,今天就把压箱底的方子分享给大家。
为啥老年人容易得疝气? 隔壁李奶奶晾衣服时突然肚子疼,送医发现是疝气嵌顿;楼上赵叔咳嗽半个月不敢用力,生怕腹股沟鼓包变大......这些场景在社区诊所太常见了,人过六十,就像用了几十年的橡皮筋,肚皮这块"天然腰带"弹性越来越差,再加上便秘、慢支、前列腺增生这些问题,稍一使劲就像吹气球似的把肠子顶出来了。
西医说这是腹壁薄弱+腹压增高,中医看来却是"中气下陷"作祟,想象下蒸馒头,灶火不旺(阳气不足)笼屉又沉(腹腔压力大),里面的馅料能不漏出来吗?这时候光想着按回去没用,得把火候补足才行。
老中医亲授验方 这个方子是我跟着师傅抄方时整理的,三十多年临床验证效果显著: 【基础方】 黄芪30g(补气升阳) 党参15g(健脾益气) 升麻6g(提气上行) 柴胡9g(疏肝理气) 枳壳12g(宽胸利气) 橘核12g(消疝止痛) 荔枝核15g(散结消肿) 小茴香9g(温经止痛) 川楝子9g(行气止痛) 延胡索12g(活血镇痛) 甘草6g(调和诸药)
【加减法】 ◆胀气严重加木香9g、槟榔12g ◆便秘明显加肉苁蓉15g、莱菔子12g ◆尿频尿急加益智仁12g、乌药9g ◆怕冷手脚凉加吴茱萸6g、桂枝9g
煎药服药有讲究 老张头刚开始自己熬药,结果总说没效果,后来发现他头煎二煎混一起喝,这可不行!正确做法:
- 头煎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
- 倒出头煎药液后再加水煎二遍
- 两次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
- 药渣别扔,装布袋热敷患处(注意别烫伤)
调理期间要忌口 前年刘教授用完方子效果挺好,结果参加孙子婚宴敞开吃海鲜,当晚就疼得直不起腰,这里划重点: ❌忌生冷:冰镇啤酒、凉拌菜、生鱼片 ❌忌发物:羊肉、韭菜、海鲜、竹笋 ❌忌油腻:油炸食品、肥肉、动物内脏 ✅宜食:山药粥、红枣糯米鸡、鲫鱼汤
配合这几个动作效果更好 每天饭后半小时,做做"提肛三部曲":
- 像忍小便一样收缩肛门,保持5秒
- 放松休息3秒
- 重复做20次为一组 早上起床前,平躺做"蹬自行车"动作: 双腿模拟骑车缓慢蹬踏,每次做3分钟
真实病例分享 去年冬天收治的周阿姨,右侧疝气鼓包像鸭蛋那么大,坚持用药两个月,现在不仅能跳广场舞,还帮着女儿带外孙,她总结经验就三条:按时吃药、忌嘴忍馋、天天练提肛。
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突然出现剧烈疼痛、鼓包卡住推不回去,千万别硬扛,赶紧去医院!中药调理适合早期和中期患者,晚期嵌顿还是要急诊手术的。
最后给子女们提个醒,家里老人要是总说腰酸、肚子坠胀,趁早带他们看看中医,与其等到最后开刀遭罪,不如早点用中药未病先防,这方子我已经整理成卡片放在诊所前台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