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苓字的中药大盘点!这几种药材千万别搞混了

一归堂 2025-04-24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,中药里带"苓"字的药材到底有哪些?是不是都一样的功效?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"苓"字家族,其实啊,别看都带着这个字,它们的性格可是天差地别,用错了可就闹笑话了。

【茯苓】——健脾祛湿的"老好人" 要说最有名的"苓"字辈,非茯苓莫属了,这味药材简直就是中药界的万金油,不管是煲汤、煮粥还是泡茶,都能见到它的身影,不过您可别小看这白白的块状物,它可是松树根上的寄生真菌,经过反复晾晒才能入药。

老中医常说"茯苓补而不峻,利而不猛",特别适合现代人亚健康的状态,像咱们上班族经常熬夜后出现的浮肿、失眠、胃口差,用茯苓煮点山药粥特别管用,记得去年我闺蜜脸上总冒痘,喝了半个月的茯苓陈皮水,居然把反复发作的湿疹都调好了。

【猪苓】——专攻水湿的"排水工" 第一次听到猪苓的名字,很多人都以为和猪有关,其实人家是多孔菌科真菌,长得像猪粪团才得了这么个名,这味药性子很猛,就像身体里的抽水机,专门对付急性水肿、小便不利这种情况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,药店里茯苓和猪苓总是挨着放,但价格差挺多,茯苓贵在需要反复加工,而猪苓只要去掉杂质就能用,要是碰上小便发黄、舌头齿痕重的急性期,抓点猪苓煮水喝,那效果立竿见影。

【土茯苓】——解毒高手也有脾气 很多人会把土茯苓和普通茯苓搞混,这可是大忌!虽然都带"苓"字,但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,长得像红薯,断面还有筋脉,最明显的区别是土茯苓偏性寒,能清热解毒,特别是对付梅毒、淋病这些"脏病"。

记得去年邻居阿姨浑身长红疹,去医院查是梅毒二期,医生开的方子里就有土茯苓,不过这药很伤胃,必须配红枣、甘草一起煎才行,平时要是湿热重、关节痛,用土茯苓炖鸡倒是不错,但脾胃虚寒的人千万别碰。

【赤茯苓】&【白茯苓】——茯苓家族的双胞胎 其实严格来说,这两个算是茯苓的加工品,白茯苓就是切成薄片直接晒干的,保留完整药性;赤茯苓则是削掉外皮后的红色部分,利水作用更强,就像土豆和薯片的区别,本质一样但做法不同。

我常用白茯苓做面膜,打粉加点蜂蜜敷脸,去黄气特别好,而赤茯苓更适合水肿型肥胖,配上冬瓜皮煮水,两周能看到腰围变化,不过要注意,赤茯苓性子急,长期喝容易伤阴,中病即止很重要。

【神苓】——藏在深山的稀罕物 这可能是最神秘的"苓"字辈了,神苓其实是野生茯苓中的极品,长在百年老松根下,据说要几十年才能形成,现在市面上几乎见不到真货,很多都是人工培育的冒充。

以前听老药师讲过,真正的神苓切开会有松香气味,断面像玛瑙一样半透明,这种药材多用于救急,比如产后大出血、手术大伤元气的情况,不过咱们普通人基本接触不到,知道有这号人物就行。

最后提醒各位,带"苓"字的中药虽然都跟"湿"过不去,但性格大不相同,茯苓像温顺的绵羊,适合长期调理;猪苓是烈马,见效快但伤正气;土茯苓好比手术刀,治病也伤人,下次抓药前一定要睁大眼睛,别让药房把土茯苓当茯苓给了脾虚的你,那可就遭罪了!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