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拾老家粮仓,翻出几袋发黄的高粱米,正打算扔掉时,隔壁开中药铺的王大爷赶紧拦住我:"这可是好东西!陈年的高粱在咱们中医眼里可是宝贝。"听他这么一说,我才发现这不起眼的陈高粱居然藏着这么多门道。
老辈人传下来的食疗秘方 在北方农村,家家户户都有存高粱的习惯,新收的高粱米煮饭香糯,但放陈了的高粱往往用来喂牲口,其实古人早就发现,存放三年以上的陈高粱才是入药的好材料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记载:"陈秫米(高粱古称)消宿食,导滞气,治脾虚泄泻",现在药店里卖的焦三仙(焦山楂、焦神曲、焦麦芽)里,很多都掺着炒过的陈高粱。
陈高粱的三大看家本领
-
专治各种吃撑了 前阵子亲戚聚会,表弟贪嘴吃了半只烤鸭,晚上胀得直打嗝,他姥姥抓了把陈高粱炒焦,煮成汤让他喝下,没想到半小时后就开始排气,第二天胃口就恢复了,原来陈高粱含有的特殊淀粉结构,能像砂纸一样摩擦肠胃壁,促进消化液分泌。
-
祛湿气有奇效 我们办公室小刘常年手脚冰凉,舌苔白腻,中医让她每天抓把陈高粱煮水当茶喝,坚持一个月后,她发现早上不再眼皮肿,上厕所也通畅了,中医说这叫"淡渗利湿",陈高粱能温和地带走体内多余湿气。
-
调理脾胃的黄金搭档 邻居张奶奶有个祖传偏方:把陈高粱、炒薏仁、红枣按3:2:1比例熬粥,她孙女从小脾胃弱,喝这个粥半年后,面黄肌瘦的样子明显改善,现在这个配方在我们社区传开了,大家都说比药店的益生菌靠谱。
厨房里的中药坊
-
积食腹胀急救方 炒锅不放油,直接干炒陈高粱至焦黄,加水煮成浓茶,特别适合节日大餐后消食,比健胃消食片温和得多,记得要嚼碎高粱粒,不然容易划伤食道。
-
夏季祛暑湿茶饮 陈高粱50克+冬瓜皮30克+荷叶蒂10个,煮沸后代茶饮,特别适合空调房呆久了头晕胸闷的人,喝完整个人都清爽了。
-
宝宝腹泻外敷法 取适量陈高粱炒热,用纱布包好敷在肚脐上,这个方法救过好几个邻居小孩的急性肠炎,注意温度别烫到皮肤。
使用禁忌要记牢 虽然陈高粱好处多,但也不是万能的,体质偏寒的人要少吃,最好搭配点姜枣,孕妇和哺乳期女性要慎用,毕竟消食太过可能影响营养吸收,另外发霉变质的高粱千万不能用,轻则拉肚子,重则食物中毒。
现代研究的惊喜发现 省中医院的研究表明,陈高粱含有的植酸在发酵后能转化为益生元,帮助培养肠道益生菌,他们研发的"高粱消食酵素"已经申请了专利,不过我们自己在家做也简单,把陈高粱蒸熟后密封发酵一周,每天挖两勺兑温水喝,比酸奶还管用。
辨别真假有窍门 市场上开始出现造假陈高粱,教大家几个鉴别方法:①真正的陈年高粱颜色发红带暗斑;②咬起来有点粘牙但不糊口;③泡水后水面会浮起细密的小油花,要是闻着有刺鼻酸味,肯定是劣质品。
储存秘诀大公开 想存出好陈高粱,关键要干燥通风,我们这边的老手艺是:立秋后晒干的高粱装入陶缸,埋进三尺深的地下,第二年春天取出时,高粱表面会结出一层白霜,这是天然析出的氨基酸,药用价值最高。
名人养生也爱它 看过《红楼梦》的朋友可能记得,秦可卿病重时,贾母特意让人送了陈年红稻米粥,这里的红稻米其实就是高粱的别称,乾隆皇帝的御医手稿里也记载,每年冬至都会进贡陈高粱给皇室调养脾胃。
意想不到的妙用
- 脚气水泡:陈高粱粉撒鞋里能吸汗除臭
- 口腔溃疡:炒焦的高粱末抹患处
- 醉酒头痛:高粱秸秆煮水解酒效果一流
注意事项再强调 ①陈年指数:3-5年最佳,超过十年药效下降 ②用量控制:每天不超过50克,过量反而伤胃 ③特殊人群:术后病人、结核病患者禁用 ④配伍禁忌:不能和柿子、螃蟹同食
现在我把这些压箱底的陈高粱装在玻璃罐里,摆在书房当摆件,每次看到它们,就想起老辈人"废物变珍宝"的智慧,如果你家也有存了很久的杂粮,千万别急着扔,说不定里面就藏着下一个养生秘方呢!不过具体怎么用,还是建议先问问中医师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