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问:“痤疮分哪几种?能不能发点真实图片看看?”今天直接把压箱底的干货掏出来!作为研究痘肌护理5年的“战痘士”,我整理了皮肤科医生都在用的分类图鉴+亲测有效的护理方案,看完这篇,你不仅能对号入座找准痘型,还能get针对性解决思路!(文末附祛痘彩蛋)
痤疮家族全解析:6大类型图文对照
白头粉刺(闭口)——皮肤里的“闷声炸弹”
▶️ 特征:约1-2mm小颗粒,肤色或微黄,表面无开口,摸起来硌手。
▶️ 形成原因:毛孔被多余角质堵住,皮脂堆积无法排出,在皮下发酵。
▶️ 图片联想:像撒了一层细盐粒的皮肤,侧面光照时更明显。
▶️ 护理重点:用含水杨酸的精华轻擦,避免针清(除非你是老司机)!
黑头粉刺(开放性粉刺)——毛孔里的“黑芝麻汤圆”
▶️ 特征:毛孔粗大,顶部发黑,可挤出黄色油脂。
▶️ 形成过程:白头粉刺破出表皮后,油脂氧化变黑。
▶️ 图片预警:鼻翼上的小黑点放大看像火山口,挤出来的是固态油膏。
▶️ 护理雷区:别用手挤!用泥膜+荷荷巴油以油溶油更稳妥。
丘疹型痤疮——红肿警戒线
▶️ 特征:直径小于5mm的红色凸起,痛感明显,无脓头。
▶️ 爆发规律:熬夜、吃辣后批量冒出,集中在下巴和额头。
▶️ 真实场景:远看像过敏,近看是一片小红疹,化妆都盖不住。
▶️ 急救方案:厚敷积雪草面膜降温,搭配甲硝唑凝胶点涂。
脓包型痤疮——痘痘界的“活火山”
▶️ 特征:红肿基底+白色脓液,大小超过5mm,一碰就疼。
▶️ 危险操作:手贱挤破会留疤,脓血流到哪痘生到哪。
▶️ 图片冲击:像脸上长了珍珠痘,挤破后可能留下陨石坑。
▶️ 求生指南:医院开夫西地酸乳膏,配合红蓝光照射。
结节型痤疮——皮下潜伏的“冰山”
▶️ 特征:硬块状肿大,颜色深红或暗紫,不冒白头但按着剧痛。
▶️ 重灾区:太阳穴、下颌角,存在感堪比“植入式痘痘”。
▶️ 医学警告:属于重度痤疮,可能伴随瘢痕增生。
▶️ 救命SOS:速挂皮肤科,可能需要口服异维A酸。
囊肿型痤疮——毁容级BOSS
▶️ 特征:超大肿块(超1cm),混合脓液和血液,愈合后必留疤。
▶️ 恐怖现场:像皮肤里塞了鹌鹑蛋,洗脸都要躲着走。
▶️ 终极克星:三甲医院激光+激素注射,千万别信偏方!
自救指南:不同痘型的“靶向打击”策略
👉轻度痘(白头/黑头为主)
• 早晚流程:氨基酸洁面→水杨酸棉片擦痘→轻薄乳液(避开酒精)。
• 神器推荐:Stridex水杨酸棉片(0.5%新手友好)、科颜氏白泥面膜。
👉中度痘(丘疹/脓包反复)
• 黄金组合:壬二酸面霜(消炎退红)+点涂茶树精油(杀菌)。
• 禁忌清单:卸妆油、睡眠面膜、厚重面霜(闷痘警告!)
👉重度痘(结节/囊肿)
• 保命步骤:停用所有功效产品,只用生理盐水湿敷+医用敷料。
• 就医信号:如果痘痘连成片、疼痛难忍,请直接冲医院做针清+光动力!
防痘冷知识:90%人不知道的细节
- 爆痘时间玄学:月经前一周疯狂长痘?查下雄激素水平!
- 枕头隐形攻击:枕套3天不换=给螨虫办狂欢派对!
- 饮食背锅真相:牛奶比辣椒更易致痘(乳制品才是隐藏刺客)!
- 防晒悖论:油皮选物理防晒(氧化镁)比化学防晒更不容易闷痘!
最后唠叨一句:痤疮不是单纯“排毒”,而是皮肤病!如果试过所有方法还没好,赶紧去医院查激素六项+皮肤镜检,评论区留下你的痘龄和症状,揪3个宝子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