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步:踩点侦察
我是被同事小敏“安利”到鹏程医院的,这姑娘原本满脸痘,请假两周回来竟像换了层皮,她神秘兮兮地说:“封闭式治疗,包吃住那种,但真不是人待的地儿!”越听越玄乎,我反而较劲了——到底有多“虐”?
到医院那天,接待我的医生拿着皮肤镜怼脸照,冷白灯光下,我脸上的红肿痘痘、闭口粉刺像地图上的陨石坑,看得自己直冒汗,医生边标记边说:“你这是中重度痤疮,毛囊堵塞+炎症反复,得‘关’起来治。”我心里咯噔一下,但看着诊室里挂着的对比图(简直堪比整容级蜕变),咬咬牙交了押金。
第二步:进“小黑屋”前的准备
入院当天,护士没收了我所有的护肤品,连防晒都被贴上“禁用”标签。“这段时间只用医院配的药妆,别偷藏东西啊!”她半开玩笑警告,我被领到单人间,房里只有床、桌子和一台紫外线消毒灯,窗户倒是封死的,据说怕外界灰尘感染,最崩溃的是手机要上交——每天只能定时用老年机打电话报平安,美其名曰“减少蓝光刺激,专注修复”。
第三步:治疗日常:痛并奇葩着
每天的流程固定得像军训:
- 7:30 晨间采血:测激素水平和炎症指标,针头扎得比体检凶多了。
- 8:30 中药熏脸:像个蒸包子似的被罩在仪器里,草药味呛得眼泪直流,但熏完皮肤确实软了。
- 下午 红蓝光照射:戴个奥特曼同款眼罩,躺20分钟,护士说红光消炎、蓝光杀菌,我只觉得脸烫得像铁板烧。
- 夜间 涂药大典:医生亲自上手,棉签蘸着黄黄的药膏(后来知道是抗生素+维A酸),戳痘痘的瞬间酸爽到头皮发麻。
最离谱的是“排毒餐”——水煮鸡胸肉配蔬菜渣,盐都舍不得多放,偷点外卖被发现,护士长瞪我:“想吃香喝辣?出去右边皮肤科门诊排队等着!”
第四步:破相与重生
第三天开始,脸肿得像猪头,旧痘没消,新疹子还往外冒,医生淡定说:“正常排雷,忍一周。”第七天半夜,痒得抓心挠肝,偷偷蹭了下枕头,第二天直接被骂:“再作妖就给我缝沙袋里!”
转折点在第二周,痘痘突然集体蔫了,闭口平下去大半,护士天天追在屁股后头拍对比图,嘴里念叨:“看这下巴,昨天还火山,今天变盆地了吧?”
第五步:出关后的“尴尬期”
熬过28天,出院时脸皮薄得能透光,但泛红敏感得像刚剥壳的鸡蛋,医生甩来厚厚一叠医嘱:前三个月只能用婴儿霜,防晒必须物理遮挡,火锅奶茶拜拜……最扎心的是“复不复发看造化,别想着一劳永逸”。
回家后同事说我像做了磨皮滤镜,老妈却揪着泛红的脸心疼:“这钱花得值不值?”目前三个月过去,偶尔熬夜会冒一两颗,但再也不是“月球表面”,至于到底值不值?看看以前囤的遮瑕膏全送人,心里就有数了。
干貨总结
- 适合人群:囊肿痘、反复爆痘、手贱党(别问我怎么知道的)。
- 劝退预警:社恐/吃货/手机依赖症患者慎入,规矩多到想掀桌。
- 核心真相:不是魔法祛斑,而是用狠招逼皮肤重启,想躺着变美?出门左转医美柜台更合适。
最后唠叨一句:鹏程的封闭式治疗不是美容院按摩,是真的拿皮肤当战场硬刚,效果因人而异,但那句“早治早超生”倒是肺腑之言——毕竟谁不想逛街被叫小姐姐而非“痘姐”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