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呦喂!每次看到镜子里冒出来的红疙瘩,是不是都忍不住想翻白眼:"这破痘到底哪来的?"今天咱就来唠点实在的——痤疮(也就是青春痘)到底会不会遗传?这个问题可把我周围朋友分成了两派,有人甩锅给爸妈,有人坚持说是火锅奶茶惹的祸,真相到底是啥?别急,咱们慢慢盘!
先说结论:可能会!但别急着怪爸妈
去年我表姐家发生的事可有意思了,她儿子初中开始满脸爆痘,她非说肯定是孩子爸那边遗传的(姐夫年轻时确实是个"痘王"),结果带孩子去皮肤科做检查,医生拿着检测报告笑着说:"你们家这痘痘啊,顶多算父系三分之一功劳,剩下都是奶茶炸鸡熬的夜!"
其实科学界早就有研究,《国际皮肤病学杂志》数据显示,如果爸妈双方都有严重痤疮,孩子中招概率能达到60%;要是只有一方有,概率降到20%,但剩下的40%-80%是怎么回事?这就得说到那些藏在生活里的"隐形炸弹"了。
基因就像个坏脾气的房东,只给房子不给装修
我闺蜜小林特别扎心,她妈四十几岁了皮肤还光滑得像剥壳鸡蛋,结果她青春期照样烂脸,后来做了基因检测才发现,她携带的那个"痤疮易感基因",居然来自她外婆家族!这说明啥?有些遗传可能是隔代潜伏的,就像拆盲盒似的。
不过基因最多就是个"种子",要不要发芽还得看土壤,我采访过皮肤科张医生,她说了个特形象的比喻:"遗传就像给了你一块肥沃的土地,但最终是种草莓还是种鲜花,得看你往地里浇的是可乐还是纯净水。"
那些你以为的"遗传",其实是全家桶套餐
我表哥家就有个经典案例,他们一家四口全爱长痘,以前都以为是遗传,后来发现根本是全家饮食习惯一模一样!顿顿重油重辣,宵夜必备烧烤配啤酒,自从被营养师骂醒后,改吃清蒸鱼+杂粮饭,三个月时间,连七十岁的老舅脸上都少长了两颗痘。
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"共享环境因素",说白了就是一家人过着相同的作死生活,真正纯遗传的痤疮其实只占少数,更多时候是基因和生活习惯混合双打的结果。
自测指南:你家痘痘属于哪种类型?
我整理了三个超简单的判断方法,大家对号入座:
-
家族地图炮型:爸妈/亲戚多人年轻时都长痘,你自己从发育期就开始反复长,这种大概率有遗传成分
-
突发户型:本来不长痘,突然熬夜/吃辣/换护肤品后爆发,停掉诱因就好转,这锅该自己背
-
混合双打型:既有家族史,自己又经常通宵追剧吃炸鸡,恭喜喜提"天选之子"称号
我朋友阿凯就属于第三种,他爸年轻时满脸痘,他自己工作后天天加班吃外卖,痘痘从下巴蔓延到额头,后来调整作息+用药,现在只剩偶尔冒一两颗,所以说啊,基因给你挖的坑,真不是没法填。
防痘攻略:和基因斗智斗勇的实战手册
就算不幸中奖遗传体质,也别灰心!我请教了多位皮肤科医生,总结出这套组合拳:
日常维稳三部曲
- 洗脸用温水+氨基酸洁面(别过度清洁)
- 每周2次水杨酸棉片擦擦T区
- 防晒必须安排上(紫外线会刺激出油)
饮食红线清单
- 牛奶咖啡(尤其脱脂奶更容易致痘)
- 油炸面窝、糍粑等高GI碳水
- 半夜十一点后的夜宵(胃酸分泌最旺时)
急救方案
- 红肿痘:点涂2%水杨酸凝胶
- 闭口粉刺:睡前薄涂阿达帕林
- 突然爆痘:口服三天消炎药(需遵医嘱)
我同事小美就是典型例子,她妈妈到现在还在长姨妈痘,但她坚持每天补充B族维生素,用控油护肤品,现在脸上基本看不见痘痘,只剩下些痘印,所以说啊,七分天注定,三分靠打拼真不是鸡汤!
终极必杀技:什么时候该看医生?
如果出现这三种情况,千万别硬扛:
- 痘痘大面积发炎流脓
- 留下明显疤痕影响颜值
- 二十三岁后还在持续爆痘
我表弟之前把痘痘当青春标志,结果拖成囊肿型痤疮,现在正在做针清+激光治疗,所以啊,该吃药吃药,该刷酸刷酸,现代医学真没那么可怕。
说到底,痤疮遗传就像抽盲盒,有人拿到SSR卡牌,有人拿到R卡,但记住,再好的牌也需要精心打理,与其纠结基因彩票,不如从今天开始少喝一杯奶茶,早点睡觉,毕竟——祛痘是一场持久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