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收拾灶台时,眼尖的婆婆拦住我:"这炖完汤的猪骨别扔!晒干存起来都是宝。"我这才知道,原来老辈人眼里的"龙骨"不是恐龙化石,倒是咱厨房里常见的"隐藏款中药"。
要说这味药可真够低调的,中药店里标着"龙骨"的抽屉,装的其实是古代哺乳动物的化石残片,不过寻常人家也有土方子——把熬过汤的猪牛骨洗净晾干,照样能当"土龙骨"使,去年邻居张姐更年期整夜睡不着,就是拿这种家传龙骨煮酸枣仁水喝好的。
老中医常说这骨头是"阳中之阴",听着玄乎实则用处实在,小孩半夜惊哭时,奶奶总会抓把煅过的龙骨粉掺红糖冲服;厨娘切菜划了口子,直接按点粉末就能止血,最妙的是炖冬瓜汤时丢几块进去,那浮沫吸附得干干净净,比超市买的吸油膜管用多了。
不过可别把它当万能灵药,有次闺蜜经期紊乱,自行泡龙骨茶喝得腹痛难忍,后来才明白这味药性偏涩,收得太猛反而影响气血运行,就像晾衣服要拧干水分又不能暴晒过度,用药也得讲究个度。
现在药店里的正经龙骨价格飞涨,倒是让我想起外婆说的"废物变黄金",下次炖完汤的大骨,我打算仔细洗干净挂在阳台,权当给未来存份安心,毕竟这传承几千年的智慧,总归有它的道理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