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脸上这痘啊,就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长一茬!"刚坐诊室的李主任还没开口,25岁的王芳就竹筒倒豆子似的吐槽起来,这个在南开区某互联网公司做设计的姑娘,从大学开始就被痤疮困扰了整整七年,她抹过进口药膏,试过网红护肤品,甚至做过激光治疗,钱没少花罪没少受,可脸上的"月球表面"始终不见好转,直到半年前经同事介绍找到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,这才算是找到了祛痘的"命门"。
在古文化街附近的这家三甲中医院里,皮肤科门诊每天清晨六点就会排起长队,副主任医师赵大夫告诉记者:"现在年轻人生活不规律,熬夜加班吃外卖,体内火毒堆积,加上女生们层层叠叠的化妆品,毛孔天天'呼吸不畅',痤疮自然就找上门了。"他指着墙上的人体经络图解释,中医看痘痘可不是单纯皮肤问题,而是五脏六腑的"晴雨表"。
老天津人都知道,治痘要找懂"望闻问切"的老中医,68岁的陈老大夫行医四十年,光是痤疮病例就攒了五大本,他说别看都是红疙瘩,背后原因大不同:"有的姑娘下巴长痘,八成是生理期前后气血瘀滞;小伙子鼻翼冒白头,多半是烧烤啤酒造的孽;要是额头密密麻麻的小颗粒,准是熬夜改方案熬出来的肝火旺。"
去年秋天,河西区的张姐带着准备艺考的女儿来看诊,小姑娘满脸通红的脓疱,连照镜子都哭,陈老仔细把脉后,开出了当归苦参丸加减方,特别嘱咐要用天津本地的益母草煮水敷脸,三个月后,母女俩抱着锦旗回来时,女孩脸上的皮肤已经光滑得像剥壳鸡蛋,秘诀就在于那几味地道药材——北山楂消食导滞,金银花清热解毒,再加上卫矛的根茎磨粉调面膜,专克反复发炎的囊肿型痘痘。
在鞍山道的中药房里,记者见到了正在配药的周师傅,他手里抓着的决明子、野菊花、丹参,都是治疗痤疮的常用药。"现在年轻人压力大,心火旺得很。"周师傅边称药边说,"这个茯苓薏米汤既能祛湿又能健脾胃,配上玫瑰花茶调节内分泌,比喝那些冷饮强百倍。"他特意提醒,煎药最好用海河水,"咱天津的水养人,药性也温和些"。
其实啊,中医治痘就像绣花,讲究"内外兼修",住在红桥区的刘大爷就深有体会,他孙子用中药熏蒸配合耳穴压豆,两周就控制住了炎症,老爷子得意地说:"现在孩子每天雷打不动十一点睡觉,辣椒炸鸡全戒了,早上还跟我打太极呢!"
对于那些急着见效的年轻人,赵大夫总会耐心解释:"中药不是速效救心丸,但能从根本上调理体质。"他给患者开的药方里,常有天津特产的沙窝萝卜籽——这东西看似普通,却是清热化痰的高手,再配上苍术、厚朴调理肠胃,往往两三周就能看见油脂分泌减少,红肿消退。
走在五大道的梧桐树下,经常能看到捧着中药袋的年轻人,他们中有刚下班的白领,有放学的中学生,还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,这些贴着"祛痘秘方"标签的褐色药包,装着的不只是黄芩、连翘这些草药,更是千年传承的智慧,正如古籍《医宗金鉴》所说:"外症内治,须察脏腑之虚实。"当西药抗生素遇上耐药性,当激光疗法损伤角质层,不妨来天津的老字号中医院,让老中医看看你的舌苔,摸摸你的脉象,说不定几副药下去,烦恼多年的痘痘就真的"